铭记历史 不忘初心 爱国自强——马克思主义学院2019级硕士生党支部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参观

  85年前的1935年12月9日,爆发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青年学生抗日爱国救亡运动,即一二九运动。85年后的今天,为重温可歌可泣的全国抗日爱国历史,坚定党员理想信念,马克思主义学院2019级硕士生党支部组织支部成员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参观《伟大胜利 历史贡献——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主题展览》。

  上午8时30分,支部一行20人在学院集合,共同乘车前往坐落在宛平城内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路途中,韩翌旸同志为同学们介绍了一二九运动的背景、经过和影响,号召同学们把一腔青春热血化作爱国奉献的实干精神。在合影后,同学们陆续步入展厅,“伟大胜利,历史贡献”八个字映入眼帘,十四年抗战历史,终以正义战胜邪恶,中华民族取得第一次完整的抗击外敌入侵而告终。整个展厅分为中国局部抗战、全民族抗战、中流砥柱、日军暴行、东方主战场、得道多助、伟大胜利、铭记历史八个组成部分,同学们不时驻足,仔细参观珍贵的历史文物和文字图片资料,感受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组成的抗战精神。

  在参观后,同学们纷纷在微信群中发表感想。

  韩翌旸:参观时看到佟麟阁和赵登禹两位英雄的照片和话语时,我很感动和感慨。1937年日军向北平发动总攻击进犯南苑,佟麟阁与赵登禹指挥部队死守南苑,不幸殉国。两位将军“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精神令人震撼。1938年毛主席在延安评价佟麟阁和赵登禹说“给了全中国人以崇高伟大的模范”。时至今日,北京少数以人名命名的道路中便有赵登禹路和佟麟阁路,我想,他们虽身死沙场,但他们的精神永驻人心。

  蔡向宇:于纤毫处知风起,于无声处听惊雷。参观抗战胜利纪念馆的过程中,最令我难忘的是放置在七七事变展览区的一张小照片,照片中最醒目的就是灰白的天空和一架日本轰炸机,照片旁用小字写着:这是在一九三七年七月里。一张照片,记录了普通百姓对于国破家亡生死无保的恐惧,也记录了组成一个国家任人践踏历史的最小时空单元,在救亡图存、民族复兴的道路上,只有每个个体都把自身的命途赋予国家的兴亡,只有国家的愿景供给每个个体的展望,才能众志成城,风雨从容。

  李浩:今天参观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展馆中央的巨幅雕塑所有人严阵以待,似出征前的送行。队伍里有军人有百姓,所有人目光坚毅,昭示着全民族抗战高潮的来临。中国共产党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依靠的力量是中国的工农大众,从九一八事变后,就旗帜鲜明的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与国民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让那些内外反动派,在我们面前发抖吧,让他们去说我们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吧,中国人民的不屈不挠的努力,必将稳步地达到自己的目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重温这段艰苦而又光辉的抗击外族侵略的历史,传承爱国情怀和革命精神,对于动员和激励支部成员不忘初心,听党话、跟党走,担负起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使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