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发展理念与京津冀一体化建设学术论坛”在雄安新区举办

为了深刻理解我国设立雄安新区重大发展战略,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发展研究基地于2017年6月9日在雄安新区成功举办“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访问学者论坛”,此次论坛的主题是“五大发展理念与京津冀一体化建设”。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程美东教授、院长助理王在全教授、河北省安新县委党校常务副校长梁健出席会议并讲话。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访学进修人员和兄弟院系的部分访问学者共30余人参加了会议。

 

论坛与会人员合影

          首先,河北省安新县委党校常务副校长梁健致辞,他介绍了白洋淀历史文化、生态和环境综合治理的情况,指出白洋淀是生态之淀、政治之淀、经济之淀、文化之淀和军事之淀,是华北明珠,在雄安新区的建设中起到重要作用。他期待北大马院发挥人才、科研、教育、咨询服务优势,推进雄安新区的建设。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程美东教授在论坛上做了讲话,他指出:由北大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发展研究基地联合举办的学术论坛能够顺利召开,首先要感谢雄安县委党校的大力支持,感谢北大马院访问学者们的积极参与!学院院长于鸿君教授、执行院长孙熙国教授、学院党委书记孙蚌珠教授等学院班子成员对于访问学者都非常关心,对于此次论坛也大力支持。由于工作原因,他们不能前来参会,特委托他代表学院党政班子向雄安县委党校、向所有筹备论坛的工作人员表示感谢。程教授表示,今后北大马院将结合自身优势和雄安新区建设需要,与雄安县委党校以及其它相关部门拓宽合作领域,创新合作方式,努力为雄安新区建设作出贡献。 

梁健副校长与程美东教授发表讲话

程美东教授认为:中央决定设立雄安新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的历史性战略选择,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雄安新区的设立有几下几个方面值得思考:第一,它突破了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以沿海沿江发展重要城市的模式,具有重要的标志性意义。世界进入近代以来,城市基本是沿江沿海沿铁路而发展,中国近代城市就是按照这个规律而发展起来的。1949年后,出于区域发展平衡的需要,也出于国家战略因素考虑,我国一度把城市化的中心往中西部倾斜,1978年后我国城市化又回归到以沿海沿江为中心的路径,而雄安新区的设立是个例外。这个例外对于突破我国已有的城市格局具有重要意义;第二,雄安新区的设立政治意义巨大。北京作为首都已经不堪重负,迁都既不可能也无必要,但需要对首都区的功能作结构性调整,京津冀一体化就是整个大首都视野下所作出的一项重大规划。现在这个首都区调整的基本轮廓业已凸显——北以张家口为基点,南以雄安为基点,东以通州为基点,下未来将形成一个分工合理、交通便捷的网络状的首都中心区与辐射区,这样就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北京未来所面临的特大城市发展困境,这对于稳定首都、稳定全国具有特别重大的政治意义;第三,雄安新区设立所产生的生态意义、文化意义、经济意义也特别重要。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经济所王在全教授指出:京津冀协同发展,要在交通一体化、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升级转移三个重点领域率先突破。积极主动支持雄安新区建设,推动北京中心城区、城市副中心与雄安新区错位发展。高站位、高质量落实城市副中心规划,全面推进重大项目建设,确保实现既定目标。其次,如何平衡好首都功能。北京需要做到以下三点——空间平衡、产业平衡、服务平衡。京津冀协同发展,北京要坚决支持以中关村为代表的创新要素向雄安新区聚集,推动北京研发创新功能在河北的转化落地与雄安新区创新功能之间实现错位发展和有机联动。一是注重发挥聚集效益,引导企业精准转移集聚发展。二是注重加强政策的引导,进一步完善产业转移承接的配套政策。比如,推动京津冀三地社保衔接、就业服务、资质互认、异地监管等措施落地。三是强化创新的支撑引领。北京将加快构建京津冀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创新企业和产业园区的新兴战略关系,促进区域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政策链的深度融合。四是全力支持雄安新区的规划建设。在新区建设过程中特别要处理好“城”和“淀”的格局问题,实现山水城市、灵动交融。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周国华指出:建设雄安新区,要根据其定位,保持战略定力,需要一定的速度,但不能纠结于“速度情节”。需要一定的形象,但不能纠结于“面子工程”,必要时,颁布相关法律法规,使这一“千年大计“,有法可依,有法必依,不因领导人的变更而变更,不因领导人意志的改变而改变。建设雄安,要塑造新型工匠精神。工匠精神不等于工匠的精神,工人的精神,它是一种信念、追求、文化、价值观,包含在各个领域、各部门、各群体。雄安是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区,如何引领?政府部门官员要充当敢于争先、勇于创新的弄潮儿,思想文化、观念、机制体制的创新是前提。新区要建立新型政企关系、企媒关系、银企关系、员工关系、社会关系。

重庆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副教授张翠从空间正义视阈谈及城市新区建设,她首先从空间正义辩证法的角度阐述了空间正义的基本内涵——空间正义是“空间的正义”与“正义的空间”的合体。其中,“空间的正义”是指空间本身(包括空间资源与空间产品等)在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方面的正义;“正义的空间”指在空间中表现的社会正义,包括经济正义、政治正义、文化正义、生态正义和狭义的社会正义等。之后,张翠老师基于空间非正义问题及其产生原因和空间正义的目标,侧重论述了城市新区建设的原则、任务和主体责任。其中,城市新区建设应遵循“以人为本”和“协同共建”两大原则;城市新区建设的任务主要包括经济空间建设、政治空间建设、文化空间建设、社会空间建设和生态空间建设等等;城市新区建设的主体有政府、市场、社会和民众,他们的责任各不相同,但相互协调、相互促进。

湖南理工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彭军林从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人才思想的角度,指出: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对雄安新区发展的基础支撑作用,雄安新区建设除了做好顶层设计之外,还需要系统思考建立一个什么样的人才支撑体系,确保人才供给与新区发展定位及重点任务相适应。未来雄安新区的教育应该是硬件现代化与软件现代化相结合,不仅仅是办学条件现代化,更要实现教育理念现代化、教育治理现代化和人才培养现代化。新区教育不仅要有效利用北京、天津等城市的优质教育资源,吸引高等教育培养高端稀缺人才,也要注重发展高端的职业教育,加强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为“发展高端高新产业,积极吸纳和集聚创新要素资源,培育新动能”。

河北工业大学理学院非线性物理研究所所长李再东教授认为:雄安新区的新在于后续的产业培育以及运营,雄安新区在发展模式上必须创新,体现在生态绿色、改革创新、产城融合等方面,未来雄安新区将成为一个集产业、城市、生态等多元融合的新区,并非常规意义上的城市新区,而是具有良好的生态整体,预期优先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包括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无人机技术以及航空航天、机器人等走在国际前沿的新产业。通过各领域改革创新,高端低碳新型产业拉动,形成城市配套完善、公共服务齐全的可持续发展新区。雄安新区是创新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是主线,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清洁能源将是能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然选择。

南昌航空大学新闻系教授刘宣如指出:建议吸收深圳纪录片的经验,及时抢救珍贵的历史记忆,立项创作《与城市同步——雄安百姓访谈》系列纪录片,与雄安新区同律震动,真实纪录该新区起始、筹划、规划、城市建设第一曲、城市建设第二曲......在当地百姓中的种种心理历程。同步留存雄安千年大计起始阶段的变迁纪录。历史稍纵即逝,不留存便可能成为遗憾,望运用纪录片作为这千年大事的“见证”。

论坛上,甘肃政法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赵菁教授作了“从雄安新区建设战略看甘南藏族自治州的未来发展”的发言,云南财经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陈爱华教授作“雄安新区金融发展初探”的发言,新疆阿勒泰地区文体广新局副局长、高级编辑李培勇作了“一带一路战略下的文化产业培育和发展”的发言。

 

白洋淀

会议气氛活跃,讨论热烈,与会人员纷纷表示此次会议对于深化学界关于雄安新区建设战略意义的认识具有启发作用。

 

雁翎队纪念馆留念

会议期间,与会人员还就雄安新区未来的生态和文化发展问题实地调研,考察了白洋淀地区的地形、地貌、自然与人文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