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实验班举行圆明园遗址参观实践活动

2017114日上午,2017年秋季学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实验班在圆明园遗址公园举办“中国共产党挽救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命运”主题实践活动,近80位选课学生参加。该实践活动是课程“中国人的文化精神”模块的环节之一,而每一模块都包含教师授课、专题阅读、小班研讨、实践考察、实践报告撰写、交流分享、思政月刊编辑会等多个环节。实践活动旨在重温历史,启迪当下,加强理论授课的效果。

北京的深秋,阳光明媚,天高气爽。上午九时许,师生一行从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出发,乘车抵达圆明园遗址公园东门。在公园向导的带领和讲解下,同学们分为三组参观了长春园内著名的爱国主义教育景观,随后自行参观圆明园内其他景点。

圆明园位于北京市西郊,海淀区东部。原为清代一座大型皇家御院,占地约5200亩,由圆明、长春、绮春三园组成,有“万园之园”之称。建成后受英法联军、八国联军、军阀部队先后多次洗劫,园内奇珍异宝、各式建筑、仿建园林被毁灭殆尽,只剩如今的残垣断壁。新中国成立后经政府修缮,成为北京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同学们首先参观了园内知名景观大水法遗址,水法即人工喷泉。西洋楼景区内的主景水法素来以数量多、气势大、构思奇特而出名,颇具殊趣,是中西方文化交融的精髓。1860年英法联军侵略北京时浩劫并放火焚烧圆明园,昔时繁盛如今仅残留了几根大理石石柱。同学们驻足在平日只能从教科书看到照片的遗迹前,认真倾听讲解,拍照留念。

此后在向导带领下,同学们参观了西洋楼景区内其他遗址,包括仿照欧洲迷宫建成的花园“万花阵”、乾隆为吃西餐修建的“谐奇趣”、宠妃香妃礼拜的欧式小宫殿“方外观”、寓意“河清海晏,国泰民安”的观赏实用性建筑、也是著名的十二生肖铜雕所在地“海晏堂”、皇帝饲养奇珍异鸟的西洋门“养雀笼”等标志性景观,聆听了它们的历史沿革、命名轶事、损毁经过和保护情况,对比铜版画上的旧时盛景和如今的荒草萋萋,同学们感慨良多。

Normal 0 7.8 磅 0 2 false false false EN-US ZH-CN X-N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