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所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所的前身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研室。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研室是我院组建最早的教研室之一。

自建院以来,教研室承担了全校本科生、文科硕士生、文科博士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公共课教学任务,并为全校学生开设了3门选修课。教研室与哲学系共同建有马克思主义哲学二级学科硕士点和博士点,为硕士生和博士生开设了15门专业课。此外,教研室还举办了“高校助教进修班”、“哲学硕士学位研究生课程班”、“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现代西方哲学比较研究骨干教师进修班”等不同类型的培训班。教研室的教师们潜心教学、锐意改革,严格要求学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1992年至2005年,教研室共培养硕士生80余人,博士生10余人。各类进修教师和访问学者30余人。教研室获得了北京市人民政府颁发的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教师们合著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纲要》被列为北京市精品教材。2名教师获得了北京市优秀人民教师的称号;6名教师获得北京大学优秀教学个人成果奖或集体奖;8名教师获得了桐山奖教金、安泰奖教金等各种奖励。教研室党支部还获得了北京大学优秀党支部的称号。

教研室具有全国同领域的知名学者、教师们注重和致力于科学研究。1992年至2005年,教研室的教师们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青年项目、规划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规划项目共7项。出版个人专著15部,主编和参编的著作61部,发表论文近200余篇,多项成果被引用和转载。其中获北京市优秀著作一等奖1部,北京大学优秀科研成果(著作)奖2部,另有多篇论文获校内外的各种奖励。

教研室骨子里有一种精神,那就是追求和坚持真理!这种精神传承给了后来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所。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所成立于2006年。研究所现有在岗教师11人(男10人,女1人),其中教授和研究员6人(博士生导师5人),副教授5人,硕士生导师11人,具有博士学位的7人,50岁以上的5人, 35-50岁的4人,35岁以下的2人。

研究所承担的全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公共课的教学任务主要有:全校本科生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文科部分硕士生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课和“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课;文科博士生的“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思潮”课和“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课。自2006年以来,在本科生的教学方面,研究所的教师们与相关所的教师们相配合,以高度的职业责任感,踏实严谨的学风和工作作风,教书育人的原则和精神,不断改进教学内容与方法,力求做到少而精,注重讲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重点和难点,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们还精心设计和制作教学课件,充分利用教学网络平台,向学生提供马克思主义有关经典著作的节选和导读、当代学科发展概况和专业文献,组织学生结合马克思主义原典、专业和社会实际开展专题讨论,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研究所还编辑了3本学生论文精选集《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在硕士生的教学方面,教师们坚持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教育。通过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观察和分析社会历史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使学生掌握研究哲学社会科学的科学方法。在博士生的教学方面,教师们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探讨和研究当代世界和中国的重大政治、经济、科技与文化等前沿问题,引导学生开阔学术视野,把握科学方法,培养战略思维,提高研究能力。目前,硕士生的“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课和博士生的“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课已被列入教育部和中宣部马克思主义理论工程项目。研究所的教师们还为全校学生开设了1门通选课。自2006年以来,研究所先后有2人获得北京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一等奖和二等奖,5人获得北京大学优秀教学成果奖、正大奖教金等各种奖励。

研究所现有马克思主义一级学科点下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国外马克思主义(与科社所共建)两个二级学科。分别设有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发展、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思潮、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发展、西方马克思主义、苏东新马克思主义等6个研究方向。同时,还保留着原有的哲学一级学科点下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二级学科,设有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和西方哲学比较研究等2个研究方向。自2006年以来,研究所倾全力进行学科建设。研究所现开设的硕士生和博士生的主要课程有:“德国古典哲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哲学专题”、“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研究”、“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思潮”、“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发展”、“国外马克思主义著作研读”、“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苏东新马克思主义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专题研究”等。在教学中,教师们立足对各种经典原著的导读与把握,着重强调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教育与研究,加强对国外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比较与探讨。教师们根据不同课程的特点和研究生的实际情况,采取自学、讨论、专题讲座相结合的形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自2006年以来,研究所已培养硕士生30余人,培养博士生与博士后30余人,指导访问学者和进修教师10余人。

作为专业研究所,教师们非常重视学术研究。2006年至2010年,研究所的教师们针对相关领域的重大理论问题、前沿问题和热点问题申报科研项目,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重点项目、一般项目,教育部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专项项目,省部级课题,校级课题20余项,已完成多项。出版个人专著11部,主编和参编的著作20余部,发表论文180余篇,多项成果被引用和转载。其中获北京市哲学社会

自2006年以来,随着学校、学院加大对外开放的力度,研究所在岗的教师除积极参加国内相关的学术会议外,还有40余人次先后到港澳台和国外考察,参加国际相关的学术会议。研究所还邀请了世界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学者大卫·麦克莱伦、世界著名的哲学家汤姆·洛克莫尔等来所讲学。这些都有助于老师们进一步了解中国和世界相关领域的学术动态,进行学术交流和合作,提高教学和科研水平。

今后,研究所将全力造就自己的学术带头人,保持学术意识、学术敏感性和学术执着,营造良好的研究氛围,尊重每位教师的科研旨趣,加强与国内外同行的学术交流,开阔学术视野,提高竞争力和学术影响力,迎接新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