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孙熙国主讲北京大学“百年党史专题”课程第八讲
2021年6月2日晚,北京大学“百年党史专题”课程第八讲在英杰交流中心月光厅开讲。讲座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为主题,由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孙熙国主讲,马克思主义学院助理教授裴植主持。
课程现场
本次课程聚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政治论断,从新时代新方位、新实践新起点、新问题新矛盾、新思想新使命等四个方面展开论述,以八个“新”深刻阐释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孙熙国作讲座
在讲座的开始,孙熙国向大家解读了十九大报告中对现在所处时代的定位。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孙熙国认为,这是一项关系全局的战略考量,具有重大意义。回顾百年历程,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是一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历史。孙熙国从中华民族、科学社会主义历史、世界其它国家和民族等角度全面论述了中国进入新时代的深刻意义。
理论源于实践。孙熙国结合事例和数据,回顾了我国近年来所取得的历史性成果和重大变革,这些都是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所取得的实践成果。孙熙国认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规律、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创造性地回答了新时代的新问题、完成新时代的新任务,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孙熙国以“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看”“我们怎么办”三个问题为纲总结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应对百年不遇世界大变局的基本理路。他认为,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下,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人类面临许多共同挑战。总书记站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角度,高瞻远瞩地提出了解决当今时代问题的思路方法。
讲座的最后,孙熙国从学科定位、内容和精神实质等方面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行了总结。他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来思考和研究中国问题和中国实践、世界问题和世界实践的思想;是研究如何践行马克思主义、如何实现共产主义的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实质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我们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孙熙国还对北大开展“百年党史专题”系列课程给予了高度评价。他鼓励同学们通过课程学习加深对党的历史、党的理论的理解和认识,践行“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在全场的热烈掌声中,本次课程圆满落下帷幕。
课程开始前,裴植向孙熙国颁发课程主讲人聘书。
“百年党史专题”选修课程于2021年春季学期面向全校研究生和本科生开设。课程为系列讲座形式,共8讲,采取主教室现场授课、直播+各校区线下集中上课的方式,校本部、医学部、深圳研究生院、软件与微电子学院同步开课。
理教直播课堂
医学部直播课堂
软件与微电子学院直播课堂
主讲人简介:
孙熙国,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担任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学位委员会主席,北京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专家,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评议组成员。兼任国际易学联合会理事长、北京市高教学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会会长等职。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发展、中国传统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的研究。
文章来源:北京大学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