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学院召开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学习会

  2021年11月8日至1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重点研究全面总结党的百年奋斗的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问题,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及《关于召开党的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决议》。

  11月12日上午,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师生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认真学习《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公报》,观看新闻发布会直播。

  

  

   

   

  

  11月15日上午,学院召开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专题学习会议,进一步学习领会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会议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学院党政班子全体成员、教工党支部书记和党委组织员参加会议,会议由学院党委书记孙蚌珠主持。

  孙蚌珠领学了《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公报》的主要内容,并组织大家开展讨论。

  

  院长仰海峰认为,此次全会深刻总结了党的各个历史时期的理论和实践经验,说明全会通过的公报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入理解党的奋斗历程,进一步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院要发挥好学科优势,认真做好全会精神的学习研究阐释。

  党委委员孙熙国指出,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中国问题,中国问题、世界问题怎么看、怎么办,在公报中得到很好的体现。他表示对公报在关于“十三条经验”的总结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定位,感触很深。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党支部书记黄宇蓝结合个人经历谈了学习体会。在疫情防控需要的21天封闭管理中,基层干部与人民群众朝夕相处,用切实的行动缓解处于封闭管理的人民的焦虑,点点滴滴的行动让老百姓吃了定心丸。这正是公报关于“面向未来”所强调的中国共产党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的体现。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所党支部书记张会峰比较了这次决议与1945年、1981年发表的历史决议的异同,认为前两次决议都是落脚在重大问题上,这次决议将重点放在对成就和经验的总结上,体现了历史发展阶段主要矛盾的不同。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所党支部书记史春风指出,党的“十个坚持”是我们回望过去、展望未来非常重要的总结,深入解读党的“十个坚持”,将对理论的解读与我们的教学、科研实际结合起来,是当前思政课教师很重要的责任。

  科学社会主义研究所党支部书记王成英对“十个坚持”中关于“创新”的论点深有感触,她认为需要借会议精神武装自身、增强本领,使自身的教学管理水平上升到新高度。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所党支部书记林锋认为,强调“初心”和“使命”,说明我们党在未来的路怎么走这个问题上保持着清醒的认识。他结合思政课教学,指出教好思政课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同时是非常有意义的事业,下一步要加强课程思想性建设,以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提高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认同为目标。

  党委副书记冯雅新关注到公报的精准用词,体现了对重要问题的权威概括。她认为过去的历史决议主要强调国内发展情况,近年来尤其是这次决议中,习总书记更多的强调世界影响等方面,这是国际视野的一个重要体现。公报中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解决的时代课题进行了完整概括,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理论逻辑的发展。

  副院长王在全认为在党的领导下,我们国家的建设取得了伟大成就,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转变。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进入时代,面对“四个考验”,需要自我革命、自我完善、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加强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领导能力。

  副院长宇文利指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命题就是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命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新飞跃”,思政课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加深对这一命题的认识,引导学生深刻地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成就是什么、新飞跃是什么。

  副院长刘军认为,这次决议既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同时也具有世界历史的高度,我们必须深刻认识“两个确立”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的决定性意义。

  副院长宋朝龙简要谈及个人对“四个阶段”和“十个坚持”的理解。他汇报了人才培养工作与学习全会精神相结合的情况,例如讲师团已经全面铺开了关于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的学习和宣讲。

  副院长陈培永认为“新的历史飞跃”这个提法要重点关注,有必要将“飞跃”问题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研究的重点问题进行关注,需要在学理上加强对“飞跃”的阐释。

  孙蚌珠在会议总结时肯定了学院教师将对理论成果的学习贯穿到教学和科研中的自觉性。她强调,各党支部要结合巡视整改和课程建设、学科建设、学院建设人才培养等工作紧,继续认真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落实好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