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全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学生《资本论》论坛”成功举办

2021年12月18日,首届“全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学生《资本论》论坛”召开。本次论坛由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与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马克思主义研究分会(以下简称“马研会”)、中国《资本论》研究会联合主办,北京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承办,《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编辑部、《当代经济研究》编辑部、《政治经济学研究》编辑部、《海派经济学》编辑部、《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编辑部协办。本届论坛的主题是“《资本论》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整体性”。根据疫情防控相关规定,论坛以线上会议的形式举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界师生以极大的热情高度关注、积极参加会议,全天线上参会人数累计达2000人次。

 

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马研会理事长安钰峰,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中国《资本论》研究会副会长、马研会顾问孙蚌珠,北京理工大学党委副书记包丽颖,马研会监事、中国人民大学明德书院院长郝立新,中国《资本论》研究会副会长、秘书长胡家勇,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秘书长郝清杰,北京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马研会副理事长刘新刚,北京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刘存福,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马研会副理事长刘凤义,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马研会秘书长宋朝龙等领导嘉宾出席会议。论坛开幕式由孙蚌珠教授主持。

 

开幕式上,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马研会理事长安钰峰指出,《资本论》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具有基石性的地位,对深入理解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次论坛与马研会、北大马院于2021年8月联合举办的“《资本论》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当代创新”公益暑期学校各有侧重、相互配合,共同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学子学习、研究《资本论》搭建了重要平台。在马研会挂靠北京大学即将满一周年之际,安钰峰回顾介绍了马研会一年来的工作成果,并感谢各界对马研会的关心支持。安钰峰深情寄语青年学子:在21世纪的中国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是一件非常幸运、无比幸福、大有可为的事。期待广大青年学子珍惜时光、刻苦钻研,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在中国共产党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伟大时代,书写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崭新篇章。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中国《资本论》研究会副会长、马研会顾问孙蚌珠指出,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举办这次聚焦于《资本论》学习研究、面向青年学子的学术论坛,适应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实践发展的要求。这有利于读经典、悟原理,从而用经典涵养正气、锤炼思想、升华境界、指导实践。北京大学作为中国马克思主义教育的发源地,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作为中国第一家马克思主义学院,长期以来高度重视《资本论》教学研究工作。本次论坛得到主办、承办、协办各方的大力支持,邀请了一大批高水平学者担任演讲和点评嘉宾,汇聚了一百多位国内学习研究《资本论》的青年学子共同研讨。孙蚌珠对各单位的支持参与表示衷心感谢,表示要将本论坛持续办下去。

北京理工大学党委副书记包丽颖指出,党的百年奋斗历史成就和重大经验为开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注入了强劲动力。作为一所有着光荣红色基因的高校,北京理工大学注重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建设和发展。举办本次《资本论》学生论坛,就是希望通过为全国各高校优秀学子搭建高层次交流平台,阐释发掘《资本论》的重大理论和实践价值,进一步推动新时代《资本论》学术研究,助力同学们成长为新一代的高水平马克思主义理论学者。

 

马研会监事、中国人民大学明德书院院长郝立新指出,《资本论》首先是一部政治经济学的著作,同时还是一部伟大的哲学与科学社会主义著作。不能基于狭窄的学科划分读《资本论》,而要回到马克思主义的整体语境中阅读《资本论》。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体系看,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在《资本论》中构成了一个完美的“艺术整体”。《资本论》融汇了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方法,既揭示了资本的逻辑,也阐明了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这对当代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中国《资本论》研究会副会长、秘书长胡家勇指出,《资本论》这部闪耀着真理光芒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在新时代仍具有重大价值。举办以全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学生为主体的学术论坛,有利于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学生的学术素养,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发展意义重大。中国《资本论》研究会有着悠久的历史,长期致力于推动国内《资本论》教学研究事业发展。他结合本次论坛参会同学的论文选题,高度肯定青年学子认真研读《资本论》、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勇于进行理论探索的精神,鼓励大家继续深化对《资本论》的研究和运用。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秘书长郝清杰作了题为《两位“千年伟人”的时代共识》的主旨发言。他指出,虽然马克思和爱因斯坦两位“千年伟人”的研究领域大相径庭,但两者对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这一重大时代问题却有高度共识。《资本论》是一部未完成的著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即是对《资本论》思想的继承、丰富和发展。在新的征程上,要继续坚守马克思与爱因斯坦批判资本主义、坚信社会主义的共识。

 

在主旨发言环节,九位长期从事《资本论》教学与研究的知名学者分别进行发言。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王峰明教授,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中国《资本论》研究会副会长、《当代经济研究》常务副主编丁堡骏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许建康研究员,中国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执行院长、马研会副理事长邰丽华教授,《当代经济研究》编辑部主任、吉林财经大学魏旭教授,《政治经济学研究》、《海派经济学》副主编、上海财经大学丁晓钦教授,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孙寿涛教授,北京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马研会副理事长刘新刚教授,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马研会秘书长宋朝龙研究员,围绕“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整体性视野中的《资本论》教学与研究”这一主题,结合各自研究心得奉献了精彩的学术报告。

 

在下午的学术研讨环节,来自全国60多所高校的近120名本、硕、博优秀青年学子,围绕《资本论》从不同角度展开了专题研讨。研讨会共设置十个分论坛,邀请了三十多位从事《资本论》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研究的青年教师分别担任主持和点评嘉宾。分论坛采取学生发言讨论、教师点评的形式,与会师生就《资本论》相关学术理论问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探讨。

 

在闭幕式上,北京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刘存福代表承办方,对主办方、协办方和各位参会学者表示感谢。刘存福指出,本次论坛的成功举办,为青年学子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搭建了高质量平台。大家在研讨交流的过程中,结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对马克思主义的创新性发展,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论坛是一次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推进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的生动实践。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马研会秘书长宋朝龙向论坛全体组织参与者表示衷心谢意。宋朝龙指出,《资本论》是支撑马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重要基础,是理论研究的思想宝库。从《资本论》出发,可以发现理论与实践创新的重要启示与广阔空间。本次论坛汇聚了全国高校学习研究《资本论》的富有潜力的青年学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发展繁荣提供强大动力。马研会始终致力于服务全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界、学院与学者,希望通过马研会的组织与服务工作,促进更多青年学子投身《资本论》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研究。他期待更多青年人关注并加入马研会的大家庭交流学术、共同成长。

 

 

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马研会副理事长刘凤义代表下一届论坛承办方发言。刘凤义指出,学好《资本论》、修好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学习者的必修课。南开大学有着悠久的《资本论》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教学研究传统。作为马研会的副理事长单位和中国《资本论》研究会的副会长单位,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高度重视《资本论》教学研究工作。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将借鉴本届论坛的成功经验,高度重视、认真筹备,努力承办好下一届“全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学生《资本论》论坛”。

 

北京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马研会副理事长刘新刚主持闭幕式。他指出,本次论坛的主办、承办、协办各方,都秉持一个共同的一个理想信念,要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及其相关学科从本科到博士的青年学子搭建一个《资本论》学习研究的交流平台。为此,各方精诚协作、密切配合,圆满实现了预期效果。《资本论》研究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真正掌握其精髓不是一日之功。但是因为有“全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学生《资本论》论坛”的平台,有关心这个平台发展的学界同仁,大家携手共进、持之以恒,一定能够将中国《资本论》研究推向新的更高水平。

本次论坛以《资本论》的文本和理论研究为依托,深度聚焦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基础性、前沿性、重大性问题,积极引导在整体性的研究视野下解读阐释《资本论》中蕴含的重要理论、观点和方法。论坛的成功举办,进一步深化了马研会和北大马院举办的《资本论》公益暑期学校的教学成果,有效增进了青年学子之间的交流沟通,有利于推动形成《资本论》学习研究的良好氛围,助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