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暨习近平总书记“3·18”重要讲话发表三周年研讨会召开

2022年3月16日,北京大学大思政课集体备课研讨会第一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暨习近平总书记‘3·18’重要讲话发表三周年研讨会”在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第二会议室召开。北京大学副校长王博出席会议并致辞。教育部原党组成员、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咨询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大学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顾海良,习近平外交思想研究中心专职副秘书长、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于江,中国法学会习近平法治思想研究中心办公室副主任、中国法学交流基金会理事长张所菲,北京大学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中心主任、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郇庆治作主题发言。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仰海峰主持会议。来自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的50余位教师、访问学者参与交流讨论。

会场全景图.jpg

会议现场

王博在致辞中提出,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3月18日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深刻回答了学校思政课建设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在新时代办好思政课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这三年,全国各高校思政课发生了突飞猛进的变化,北京大学思政课改革创新工作取得了非常重要的突破,包括逐渐明确了理论为本、内容为王、问题导向、形式创新的思政课教学理念,在全校开展了“田间地头的北大思政实践课”,推动本科生五门课程开展“北大思政课课程论坛”和“北大思政课优秀论文评选”,还推出了视频对话理论节目“思政热点面对面”“新中国70年七个重大理论问题”等,增强了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王博指出,北京大学是新时代大思政课的践行地。要善用大思政课,把学校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把理论与现实结合起来,用理论来指导现实,用现实来回应理论。他期待与会专家从经济思想、外交思想、法治思想、生态文明思想等角度,为深化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研究和阐释提供宝贵思路。

王博校长.jpg

王博致辞

顾海良在发言中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三年来,思政课建设形成了两次跃升。第一次跃升是在“3.18”讲话中提出的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相结合。既有显性课——思政课程“惊涛拍岸”的声势,又有隐性课——其他课程的“润物无声”的效果。北京大学有着丰厚的人文教育资源,需要挖掘其他课程的思政教育资源,在隐性课程中把科学精神、人文精神、求实精神、创新精神等融入立德树人的整体过程之中,使学生不仅接受思想政治教育,而且能够在“立德”的各个方面进步受益。第二次跃升是2021年提出的大思政课。总书记强调了四个方面:思政课不仅应该在课堂上讲,也应该在社会生活的“大课堂”上讲;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期,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改变了人类生活,也促使广大师生需要在新的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对大思政课的认识;对于大思政课要善而用之,“止于至善”,一定要和现实结合起来,不能搞形式主义,不能脱离学生的思想实际、问题意识;要焕发“大思政课”的生机活力,不能拿着文件宣读、没有生命力、干巴巴,这四个方面对办好大思政课意义重大。结合大思政课建设,北京大学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中心将开展两项调研工作,引导学生们带着问题去思考、去探索、去感悟,做到习近平经济思想的理论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第一项调研是“中流砥柱——习近平经济思想在国有企业”。对全国近60家大型国有企业进行调研,看国有企业作为国家的中流砥柱是如何发挥作用的。第二项调研是“走向共同富裕——习近平经济思想在乡村”,对一些共同富裕做得比较好的乡村和脱贫以后走在共同富裕前面的一些村、镇、县进行综合调研。对农村的调研重点是要把握共同富裕靠什么,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形式共同发展的背景下怎么推进乡村的共同富裕,以及基层党组织在乡村共同富裕中的作用。

96d6e500f3044181808645b342102cb4.jpg

顾海良发言

于江指出,就习近平外交思想的定位来讲,应该把握四句话,即习近平外交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实践相结合的重大理论结晶,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思想在外交领域的集中体现,是新时代对外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讲思政课,特别是大思政课,要有大历史观、大时代观,让学生体会到大思政课超越日常生活琐碎细节的奥妙。把握习近平外交思想首先要坚定以维护党中央权威为统领加强党对对外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要读出当代中国外交的重要特色:大国外交,积极有为;要看到外交工作的重要意义:为民族复兴尽责,为人类进步担当。习近平外交思想是和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相伴而生的,它是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也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发展、不断向前推进的。

于江.jpg

于江发言

张所菲指出,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核心要义和理论精髓集中体现“十一个坚持”:坚持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坚持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坚持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坚持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坚持建设德才兼备的高质量法治工作队伍;坚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这“十一个坚持”涵盖了全面依法治国的政治方向、重要地位、工作布局、重点任务、重大关系和重要保障,回答了为什么实行全面依法治国,怎样实行全面依法治国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按照中长期的研究规划,习近平法治思想研究中心未来将重点研究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理论体系、学科体系、教材体系、话语体系,围绕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核心要义开展分专题的研究,编写出版高水平的专著,形成系列丛书,推动新型学科、交叉学科建设,形成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统领的中国特色法学学科体系。

5eb0323734eb4edabe4edae84c515935.jpg

张所菲发言

郇庆治指出,北京大学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教学与研究目前形成几个大的特点:一是学术研究支撑。有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和重点项目、北京市的社科重大项目,还有与卢森堡基金会的国际合作项目等。二是教学体系立体化,本科生教学从形成过程、思想来源、主要观点到重要意义做系统讲述。硕士生教学着重讲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论体系、制度体系、战略体系。博士生教学重点从政治哲学角度、从方法论角度讲如何理解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三是多媒体教学形式。承担北京大学本科教学改革项目,制作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教学的10个微课视频,利用现代技术手段丰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教学。北京大学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中心将积极吸纳融合已有科研成果,丰富教学方式手段,创造性办好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专题课,提供有学术含量的、立体化的受欢迎的课程,从马克思主义学科(学院)视角考虑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学术研究、大众化阐释和国际性传播作出独特贡献。

0284681e708f4e53acdd102b76570fd1.jpg

郇庆治发言

此次研讨会作为北京大学大思政课集体备课研讨会的第一期,作为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建院30周年系列学术教学活动,由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共同主办,全国高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学创新中心(北京大学)、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大学)协办。

文章来源:北京大学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