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五周年研讨会暨第十届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论坛举行

在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五周年之际,为全面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以“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为主题,于4月22日举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五周年研讨会暨第十届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论坛”。北京大学党委书记郝平,教育部社会科学司副司长宋凌云出席论坛开幕式并致辞。开幕式由北京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教务长王博主持。

会议现场

郝平在致辞中指出,北京大学是中国最早传播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发源地、中国共产党的早期活动基地、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诞生地,也是第一所成立马克思主义学院的高校。近30多年来,特别是2018年5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北大以来,北京大学以建设“北大气派、中国特色、世界先进”的马克思主义学院为目标,将马克思主义学院作为重点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作为重点学科、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重点课程来建设。郝平强调,北京大学将以本次主题教育为契机,进一步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深化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理论成果的学习贯彻和研究阐释。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要在深化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方面走在前列,要在推进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方面作出表率,要在研究阐释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方面作出贡献。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要进一步增进与各兄弟高校的合作,携手推进我国马克思主义学院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高质量发展。

郝平致辞

宋凌云指出,当前全党正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作为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大学,高校尤其是马克思主义学院,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必须责无旁贷担当起学习、宣传、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的重任。宋凌云强调,要以本次主题教育为契机,集中研讨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创新发展,要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学院高质量发展,时刻擦亮社会主义大学的办学底色;要进一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着力打造启智润心的育人新高地;要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头雁领航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要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的研究阐释,推动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

宋凌云致辞

王博主持开幕式

在大会主旨报告阶段,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顾海良,中共中央党校原副教育长、21世纪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会长韩庆祥,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院长王易,吉林大学党委副书记韩喜平,华东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顾红亮先后发言。主旨报告环节由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仰海峰主持。

顾海良指出,推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建设与发展,要从道理、学理、哲理三个层面加强研究,打造更多高水平思政“金课”,讲好、用好新时代的“大思政课”。“大思政课”应当与课堂理论教学密切结合,完善全程教育教学链,拓展大学生认识社会、了解社会的视界,并从理论层面增强学生正确认识现实问题、探索和理解社会的能力。

顾海良作主旨报告

韩庆祥围绕“人类文明新形态”论题,从三个方面探讨“文明”与“文化”的关系:一是必须厘清“文明”的概念,正确区别“文明”与“文化”,为定义构建“人类文明新形态”找准方向;二是应当从哲学角度确立正确的文明观,树立科学的人类文明进步的评价标准;三是基于正确的文明观,从本源、关系、过程、结构四个维度来展开对“文明”的解释。

韩庆祥作主旨报告

王易围绕构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自主知识体系议题,探讨了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内涵式发展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高质量发展问题。王易指出,要强化学理支撑,拓展研究阐释;立足高度契合,推动深度融合;凸显自主原创,强化系统深入。以自主知识体系构建为重要抓手,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发展,带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

王易作主旨报告

韩喜平围绕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高质量发展提出了“四个指标”和“五个做法”。他提出,判断学科高质量发展的标志,一是切中现实,二是学理表达,三是体系完善,四是解决问题;推动学科的高质量发展要坚持人民至上、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要增强学理表达、要提出标识概念、要建立马克思主义领航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

韩喜平作主旨报告

顾红亮围绕“两个结合”具体阐释了“斗争精神”的丰富内涵。一方面,党的二十大报告从原则、方法、用人等角度强调了“斗争精神”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了丰富的“斗争精神”思想资源,阐释好“斗争精神”,有利于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

顾红亮作主旨报告

仰海峰在主持主旨报告时强调,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一直谨记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时所讲的“马院姓马、在马言马”的鲜明导向和办学原则,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立院之本,扎实推进学科建设和学术研究,探索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逻辑体系和话语体系。在今后的建设中,北大马克思主义学院将坚持内涵式发展,建设一支高水平师资队伍,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培养高水平人才。

仰海峰主持主旨报告

院长论坛合影

在主题发言阶段,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罗永宽、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方明、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刘凤义、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士海、吉林大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吴宏政、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蔡文成等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的院领导先后发言。大家一致认为,要以本次主题教育为契机,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引向深入,学思悟行,狠抓落实,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打造高素质思政课教师队伍,扎实推进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内涵式发展。主题发言环节由北京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孙熙国主持。

孙蚌珠作大会总结

在大会总结发言中,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孙蚌珠指出,通过全国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们的交流和研讨,对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理论研究和全国马克思主义学院高质量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她强调,全国马克思主义学院要有共同体意识,研究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上好思政课,增强学术自信、学科自信和学院自信,建优建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学院。

本次论坛共有来自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的院领导以及专家学者150余人参加。

来源:北京大学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