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马列、读原著”读书系列活动第十三期纪实

 20171215日,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主办的“学马列、读原著”读书系列活动第十三期学术讲座在理科五号楼352报告厅举行。本期读书活动邀请的三位主讲人是: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后李爱军博士、陈培永副教授、李健副教授。林锋教授主持本期讲座。参加活动的有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北京各兄弟高校的教师与学生,以及众多马克思主义理论爱好者。

李爱军博士后以《<共产党宣言>在中国传播的版本厘清及其对思想内容的深化》为题,按“《宣言》发表后各种译本相继问世”、“《宣言》在中国传播的版本厘清”和“对《宣言》思想内容认识的深化”三个问题依次展开其讲课内容。他首先梳理了《宣言》发表后国内外的各种版本。国外版本有德文版、英文版、俄文版、意大利文版、波兰文版等100多种文字。国内版本,他梳理了学界关于《宣言》译本的几种说法。他指出,以新中国成立为界,建国前《宣言》有九版本说、七版本说、六版本说;建国后《宣言》有八版本说等。在学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李老师重点梳理了中央编译局译校、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宣言》版本流传的情况。在讲到第三个问题时,他指出,应该继承《宣言》中所蕴含的重要思想方法论: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运用必须随时随地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因此,今天对《宣言》的认识应该从改革开放前阶级斗争的认识视域转向当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实践,充分挖掘《宣言》的其他思想内涵,比如发展民主、全球化、每一个人的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等,从中吸取思想资源。讲座的最后,李老师还谈到考证经典文献的版本流传的意义。在他看来,读经典时,需要把经典的思想创作史与版本流传史结合起来,不能只读到一个横向的、静态的文本,而要读出一个纵向的、动态的文本,读出文本的历史性。

陈培永老师以《重解马克思的“世界观”》为题,进行了一次打通中西马的尝试。他以《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的新唯物主义为中心,依次回答了“我们能否认识世界”、“我们如何认识世界”、“我们何以改变世界”三个问题。在马克思之前,哲学家一直未曾解决第一个问题。不管是诉诸感性直观的“直观的唯物主义”,还是诉诸抽象的理念的“能动的唯心主义”,思考该问题的视野始终囿于主客二分的框架下。这在康德哲学中得到顶峰式的表现。从黑格尔开始,已经有了打破主客二分法的尝试,马克思则用自己的新唯物主义彻底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在实践的思维下,不再有主客二分,主客已经通过实践而连为一体。我们就是世界,世界就是我们。世界就是我们的观念,我们的活动,我们的关系所形成的历史的统一体。主体认识世界,也不再是认识主体之外的一个异己的世界,而是认识主体通过实践将自己对象化在世界之中的过程,认识世界与认识自我达到了统一。实践讲的是人与外部世界的关系,生产关系讲的则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马克思不同于自由主义的重要一点就是,不再将视点聚焦于预设的、孤立的个体,而是聚焦于个体之间的社会关系、生产关系。作为个体的人既然由各种关系建构而成,那么对人的改变就要从改变外在的关系入手,这就为我们如何认识世界、何以改变世界提供了一个唯物主义的、同时也是积极乐观的思路。

李健老师以“马克思《1857-1858手稿》中的共产主义观念”为题,尝试将《手稿》中的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三者综合起来,说明马克思的共产主义是如何建立在科学之上的。马克思关于自由时间与三大社会形态的理论,依次描述了以人的依赖性为基础的社会、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社会、以自由个性为基础的社会,为我们揭示了掩盖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的芜杂现象下的内在逻辑。在生产力水平极低的原始社会,个体劳动所得仅足以使自己存活下来,因此客观上不具备转嫁劳动的可能性,个体拥有大量闲暇而无用的时间。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出现了转嫁劳动的可能性,但由于交往范围仍然非常狭窄,因此人与人之间便通过直接的暴力征服而形成人身依附关系以达到转嫁劳动的目的,由此形成以人的依赖性为基础的社会。由于奴隶要为奴隶主无偿服务,农奴要为领主交地租,个体劳动时间较原始时期变长。随着生产力进一步提高、交往范围的扩展,人类从前资本主义社会进入到资本主义社会,奴隶与奴隶主、农奴与领主的关系也就变成了雇佣劳动与资本的关系。资产阶级利用手里握有生产资料的优势,榨取了无产阶级全部可以用来从事生产劳动的时间。劳动完全沦为被迫的、异化的、不自由的、需要解放的劳动。此即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社会。到了共产主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下降到一定程度,以致劳动转嫁的必要性消失了,必要劳动自身亦飞跃、质变为自由劳动。因此,劳动的解放,劳动成为人的第一需要,人各尽所长、按需分配、得到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是完全可能的,是建立在科学的推演之上的。科学共产主义就是这样一个以自由个性为基础的社会。

林锋教授作为“学马列、读原著”系列活动的筹办人、组织者之一,担任了本次读书活动的主持人。在讲座过程中,他对主讲人的教育背景、学术成果、演讲内容,作了热情洋溢的介绍与简短扼要的概括,帮助听众迅速进入主讲人的问题视域中,并将三个演讲有机地串联起来。本次读书会讲座气氛热烈,与会者踊跃提问,三位主讲人均给予耐心细致的解答。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主办的“学马列、读原著”读书系列活动已成功举办了十三期,充分体现了北大马院提供学术公共产品、为本院师生服务、为兄弟院校师生服务、为社会马克思主义理论爱好者服务的初衷和理念。北大马院还将继续秉承这一理念,以读书会学术讲座为平台,展现更多中青年学者的风采。

 

(王绯璠供稿,韩绮颜、黄敏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