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会主义与现代性系列:马克思主义对自由主义的批判”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大学举行
2025年10月13日,由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德国罗莎·卢森堡基金会和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研究”课题组共同主办的“社会主义与现代性系列:马克思主义对自由主义的批判”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举行。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以及德国和加拿大等国的中外学者以学术对话形式展开深入研讨。会议由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刘军教授主持。

孙来斌、扬·图洛弗斯基致辞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孙来斌教授在致辞中指出,本次会议是第四届世界马克思主义大会的自然延续和有机组成部分,会议主题与第四届世界马克思主义大会“马克思主义与人类文明”的主题高度契合。系统梳理马克思主义关于现代性、自由主义批判等问题的看法,对于探讨人类文明发展道路具有重要意义。德国罗莎·卢森堡基金会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扬·图洛弗斯基(Jan Turowski)博士表示,马克思主义需要随着时代变化而发展,世界马克思主义大会和此次研讨会为各国学者提供了分享观点、方法和愿景的重要平台,自由主义批判是现代性进程中的一个重要议题,必须结合时代发展进行深入研讨。

主题发言一:拉迪卡·德赛、张双利、米夏埃尔·布里、何萍发言
在主题发言第一阶段,加拿大曼尼托巴大学拉迪卡·德赛(Radhika Desai)教授、复旦大学哲学学院院长张双利教授、德国左翼党顾问委员会委员米夏埃尔·布里(Michael Brie)教授、武汉大学哲学学院何萍教授等先后发言。拉迪卡·德赛教授分析了西方知识分子与政治的关系演变,指出20世纪以来西方知识分子经历了从反对工人阶级到与工党建立联系,再到新自由主义建制派形成的过程。当部分知识分子脱离工人阶级时,一个与人民逐渐疏离的政治阶层由此产生。张双利教授重思了哈贝马斯的政治哲学立场。她指出,哈贝马斯的核心是道德普遍主义,虽然吸收了黑格尔和马克思的理论资源,但最终仍返回道德普遍主义道路。哈贝马斯在晚年意识到“交往理性”理论的内在限度,这一反思为我们与西方主流左翼理论展开批判性对话提供了新的契机。米夏埃尔·布里教授论述了左翼自由主义的问题。他指出,西方资本主义中心国家深陷危机,进步的新自由主义日益弱化,工人阶级缺乏政治代表。左翼自由主义从个人自治出发,无法理解阶级社会的权力层级结构。武汉大学哲学学院何萍教授从世界历史视域考察了中国现代化史。她分析了资本主义现代化、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市场社会主义现代化三种模式,运用马克思世界历史观阐明中国为何选择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以及如何解决西方社会面临的诸多问题。主题发言第一阶段由德国罗莎·卢森堡基金会北京代表处王俊燕博士主持。

主题发言二:扬·图洛弗斯基、臧峰宇、帕维尔·沃根、刘军发言
在主题发言第二阶段,德国罗莎·卢森堡基金会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扬·图洛弗斯基博士、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院长臧峰宇教授、进步国际秘书处总干事帕维尔·沃根(Pawel Wargan)、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刘军教授等先后发言。扬·图洛弗斯基博士分析了当代西方左翼的方法论缺陷。他指出,在过去五六十年间,马克思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提供的方法论优势在西方左翼政治话语中逐渐消失。西方左翼采用静态二元论的世界观,用规范道德术语将世界分为固定类别,忽视权力关系和生产关系。臧峰宇教授探讨了文明、现代性与马克思的文明观。他指出,欧洲近代思想家对文明进行等级划分,形成了意识形态化的文明观。马克思从历史产物、物质生产实践、辩证看待资本文明、人的发展进步等角度论述文明。他强调世界文明应在交流对话、和谐共生中实现发展,中国式现代化正是要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帕维尔·沃根以中国某地的村落改造为案例,探讨中国全过程人民民主模式。他指出,西方自由民主已成为一种话语霸权工具。在西方自由主义危机加剧的背景下,中国的全过程人民民主模式为世界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替代方案。刘军教授从思想史角度梳理了马克思资本主义现代性批判的辩证否定逻辑。他指出,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现代性的认识经历了从早期接受信奉、中期批判到晚期寻求替代方案的发展过程。马克思晚年提出,西欧资本主义不具有普适性,东方国家应寻求新的现代性道路。中国式现代化正是回应马克思晚年提出的东方国家如何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世纪之问”,并为人类现代化发展贡献中国方案。主题发言第二阶段由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李洋助理教授主持。
与会学者围绕马克思主义与现代性、无产阶级的政治主体性、自由主义政治哲学的现实困境、阶级意识重建等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大家一致认为,这次研讨会不是结束,而是迈向更高阶段的开始。希望进一步推动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与罗莎·卢森堡基金会的学术交流,构建中西方学者学术对话的桥梁。据悉,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与德国罗莎·卢森堡基金会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已有十余年历史,已成为中外国际学术交流的重要纽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