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客座教授亚历山大•布兹加林“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理论基础”系列讲座(六)

 

第六讲

     马克思主义在后苏维埃时期的俄国以及中俄合作总览
   在这一讲中,布兹加林教授主要阐述了在后苏维埃时期,马克思主义在俄国社会的存在和发展状况以及他的中俄合作的观点。

布兹加林教授指出,在后苏维埃时期的俄国,马克思主义不再是官方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的研究与发展也不再享有国家的支持。在后苏维埃时期的俄国,马克思主义或者关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和研究分裂成了许多流派。

在这些流派中,首先是对前苏联有怀旧情结的“苏维埃风格的马克思主义”。这一流派的人们带着对斯大林的推崇,再生产出苏维埃时期的教科书,但并没有在其中加入严肃的思考。他们更多地选择对斯大林时期的丑恶现象采取无视。与此相类似的,还有一派,应被称作“俄国风格的马克思主义”。这一风格的马克思主义同样带着对苏维埃怀旧情结,不过更加侧重于对俄国作为曾经的大国的怀念,这一流派带有许多极权主义色彩。与以上两派相对立的有“西方风格的马克思主义”。这一流派比较近似法兰克福学派。该派学者将前苏联视为“邪恶帝国”,较为“推崇斯堪的纳维亚模式”。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宣称保持其独立性的马克思主义独立学者。这一派学者,更多的是强调其研究的独立性和个性化。总的来看,布兹加林教授认为,后苏维埃时期的马克思主义研究者是让人尊重的少数人群体。他们大致上可以分成想保持自身的独立性和积极参与政治与经济联系的两种风格。

关于后苏维埃时期的俄国社会,布兹加林教授提出了很多批判。首先是金融寡头的强大以及社会分化的严重。在俄国,金融寡头十分富有,而普通民众则许多都挣扎在贫困线上下。其次,俄国社会因为确立资本主义制度而出现了许多社会丑恶现象。另外,当代俄国社会中,金钱和权力的捆绑现象也较为明显、腐败横行。对此,布兹加林教授戏称俄国政坛为“侏罗纪公园”。

不过,尽管面对诸多问题,最近一段时间以来,中俄合作取得了不错的进展,这也为俄国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生机以及挑战。

布兹加林教授指出,当前形势下,中国是俄国的第四大贸易伙伴,俄国是中国的第十大贸易伙伴。从总体来看,中国在中俄合作中处于优势地位。但从长期来看对俄国是不利的。从双方情况来看,中国对俄罗斯,相比于俄罗斯对于中国,重要性要更大。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目前取得了极大的发展和进步,以前是俄国向中国出口机器,现在,中国正在反过来向俄国出口很多机械设备。布兹加林教授不无伤感地回忆,在苏联解体之时,大批俄国和乌克兰的专家学者流入欧美,尤其是硅谷。但是,随着一带一路政策的推行,中国的资金介入,使前苏联地区出现了许多的人才回流现象,这是十分利好的现象。此外,中国在外交上,最近给予了俄国一些支持的声音,这是十分重要的。布兹加林教授说,感谢中国的支持,你们的支持,在俄国处于当前困难的时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布兹加林教授总结说,俄国没有市场经济的传统。现在,面对市场经济提出的许多新问题,新情况,俄国是一个完全的新手。面对资本在世界范围内的统治,世界各国人民也同样需要继续批判和抵制。最后,布兹加林教授用一张图片和一句比喻,结束了他的系列讲座:我们正处在日出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