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文利:让马克思主义传统在北京大学再续荣光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重要讲话精神

  编者按:2018年5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莅临北大考察,出席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学习宣传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是北大的首要政治任务。为便于广大师生更深刻地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丰富内涵和重大意义,新闻网编辑部特邀请学校的一些专家学者,结合学校实际、结合各自专业对总书记讲话精神进行解读,敬请关注。

  5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北京大学时强调指出:“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和一些早期著名活动家,正是在北大工作或学习期间开始阅读马克思主义著作、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并推动了中国共产党的建立。这是北大的骄傲,也是北大的光荣。”正是由于历史上的北京大学首举马克思主义的旗帜,才使得北京大学与历史伟人、千年思想家马克思紧紧联系在一起,与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休戚与共,与中国共产党及其事业同呼吸共命运,与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同风雨共进步,也才奠定了北京大学作为中国最重要学府的地位,才使得北京大学有了今日的辉煌。可以说,历史的北大因为马克思主义而荣耀,北大的历史不能抹掉与马克思主义的血脉之缘。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北京大学的建设和发展,他曾先后六次到北京大学考察调研,这在中国高等教育史上是独一无二、十分罕见的。正是出于对北京大学的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在此次考察北京大学时才鲜明地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也是我国大学最鲜亮的底色。这一论断震耳发聩、发人深省、教人自悟,也催人奋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北京大学所发表的这一重要讲话精神,我们有必要铭记初心、振奋精神、勇担使命,搞好北京大学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学院、学术建设,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教学工作,在北京大学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进程中落实好培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让马克思主义传统在北京大学再续历史荣光、再写时代辉煌。

  北大先哲鲁迅先生曾经说过:“北大是常为新的,改进的运动的先锋,要使中国向着好的,往上的道路走。”鲁迅先生看惯了中国历史的内循环,参透了中国革命的真面貌。毫无疑问,他所谓“新的改进的运动”不是旧式的封建主义的修修补补,也不是走马灯一样的资产阶级革命,而是解民族之苦难、救人民出水火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运动,因为只有这场运动才真正使中国向着好的往上的道路走,只有这场革命才改写了近代中国不断落败、不断下滑的历史行进的轨迹。而北京大学恰恰是因为有了最早传播、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缘分、有了发起并参与中国共产党的创立的机遇,才内在地成为了这场新的改进的运动的先锋,成为了牵引中国历史向好处走、向前向上迈进的表率。历史证明,一所大学只有始终把自己投身于国家发展、社会进步和民族繁荣的潮流,始终把为民的情怀镶嵌到自己的生命历程中,才能够长立于不败之地、永居于辉煌之列。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世界人民心目中,马克思至今依然是最伟大的思想家。”为最穷困的无产阶级代言,为最广大人民群众立说,从事为最能为人类工作的职业,这是马克思在青年时期就怀有的坚定理想和不泯初心。他把千百万人的幸福作为自己最大的幸福,摒弃了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站到了关怀人类客观追求和终极命运的价值制高点上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并亲自领导了早期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可以说,正是因为马克思主义的真精神与北京大学的真品格达到了高度的契合与一致,才有了北京大学接受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改变北京大学命运的真实历史与伟大故事。

  延续“常为新的,改进的运动的先锋”的传统,当20世纪80年代末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处于低潮之际,北京大学率先于1992年4月成立了中国第一家马克思主义学院,挺起了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旗帜;发扬敢为人先的精神,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于1996年启动了新一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以毛泽东思想专题和邓小平理论专题教学为基本模式的教学改革引领了全国的教学风潮;今天的北大马克思主义学院位列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之首,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也列位国家一流学科。习近平总书记把马克思主义视作中国大学最鲜亮的底色,这个底色在北京大学的历史上最浓厚,在今天北京大学的旗帜上也最鲜亮。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新时代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应立足于继承和发扬北京大学的马克思主义传统,坚持以守正创新为宗旨,注重经典育人、坚持内容至上,致力于提高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的新境界,必将为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传统的延续开辟崭新的局面。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努力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这是对北京大学延续马克思主义传统提出的新要求。教育是延续传统的重要手段,也是传统庚新的基本方式。纵观当今世界各国的高等教育,尽管不少高校都有零零星星的关于马克思学说的研究和教学活动,但都不系统也不被重视,其中的道理不言而喻。唯有在中国的高校中,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不仅有历史有传统,而且相当系统和普遍深入,同时也得到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具有了方方面面的保障和支持。可以说,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本身就是中国高等教育的特色和优势,是中国大学最鲜亮的底色。所谓底色也是本色,保持马克思主义的本色就不应该让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在实际工作中遭到偏废,流于形式和口头,从而使之被虚化、弱化和边缘化;所谓底色也是正色,保持马克思主义的正色就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让马克思主义成为学校一切工作的指导思想和主流价值标准,成为指导相关学科建设和发展的根本遵循;所谓底色也是品质,发扬马克思主义的品质就应当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原则,把马克思主义建设成科学的学科、学术化的学科。我们知道,作为思想家的马克思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伟大学者,他可以说是出色的哲学家、经济学家、政治学家、社会学家,也可以说是杰出的历史学家、逻辑学家、伦理学家。根据国际马克思学界最新研究,马克思甚至也可以说是一位了不起的数学家、诗人和修辞学家。作为科学的马克思主义,其科学性在于它批判地继承了先贤的科学知识和思想智慧,开创了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新面貌,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蕴含了关于自然、人和社会变化发展的科学真理。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无疑就是要把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在知识的维度和教育的维度上延展开来,深化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历史必然性和科学真理性、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的认识,为他们的生命打上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教育性和价值性的烙印,让马克思主义成为学生的基本理论思维底色和根本伦理价值底色。

  与马克思共同创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恩格斯指出:“我们的学说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成功领导中国人民站起来的伟人毛泽东也说过:“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要能够精通它,应用它,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并不是为了灌输马克思主义的条条框框,从而把学生变成只会寻章摘句、只能记诵马克思话语的“话语巨人”和“知识搬运工”,也不是为了把马克思主义变成“纸张上的技术”和“书斋里的学问”,而是教给学生马克思主义的精髓特别是认识理解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赋予学生一把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金钥匙。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要教育学生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观察世界、分析世界,真正搞懂面临的时代课题,深刻把握世界发展走向,认清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让学生深刻感悟马克思主义真理力量,为学生成长成才打下科学思想基础。众所周知,真理的力量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够得到发掘,科学的魅力只有在面对现实、解决问题中才能够发现。我们有古训说:“伟者达人,遐观高视。”若要真正继承马克思主义的光荣传统,发扬马克思主义的真精神和真品质,我们只有立足根本、扎根中国大地,脚踏实地地开展新时代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努力把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中国当下的国情和实践有机结合,引领和指导学生在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的同时投身鲜活的社会实践,把马克思主义运用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融入到面对中国与世界发展的具体时空与情境之中,才能够真正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完成时代赋予我们的教育使命。(作者系北京大学党委教师工作部副部长,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原文发表于北京大学新闻网2018-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