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健:列宁对俄国民粹派的批判要点分析

[摘  要] 列宁对俄国民粹派哲学方法论的批判要点,包括对抽象个人的理论起点、组合各社会形态优点的方法、结合主观主义与宿命论的特点等方面的分析。列宁对民粹派经济观点的批判要点,包括对俄国资本主义没有市场而缺少生命力的理论观点、与经济学说史上的西斯蒙第的联系、与统计材料矛盾等方面的分析。列宁对民粹派乌托邦的批判要点,包括对村社化计划的空想性、实现道路、与民主主义关系等方面的分析。列宁还批判了民粹派的社会根源,指出其本质在于小资产阶级性。列宁的这些批判要点对我们认识当代西方右翼民粹主义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关键词] 列宁;民粹派;右翼民粹主义

 

今日右翼民粹主义席卷美欧,震惊全球。特朗普主张的“美国优先”和“让美国再度伟大”的政策纲领,充斥着美国民众利益至上的民粹主义意味。英国公投脱欧,且欧洲大陆上荷兰、法国、意大利等国都有脱欧派遥相呼应,利用民众不满推进逆全球化的民粹主义色彩清晰可辨。如何看待右翼民粹主义在当代西方的兴起?列宁对俄国民粹派的批判是我们必须加以继承的理论遗产。俄国民粹派声明其主张基于其人民立场。当代西方的右翼民粹主义具体主张不同于俄国民粹派,但声称自己具有人民立场则完全一样。回顾列宁在哲学、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学说以及阶级根源等方面对民粹派的批判要点,将为我们正确认识当代右翼民粹主义的兴起带来重要的理论启示。

 

一、列宁对民粹派哲学方法论的批判要点

 

列宁对民粹派哲学方法论的批判,首先表现在对其理论起点的批判上。在民粹派看来,研究的出发点是个人,历史是个人的创造物,认为只有如此自己才是实在论者。历史唯物主义进一步将个人看作社会关系的产物,再把社会关系与物质生产力联系起来进行考察,那么真正的出发点就成了物质生产。可是民粹派将自己看来合理的思想感情放在这些个人身上,事实上把某种意识形态当作了起点。历史唯物主义与民粹派的人本主义分道扬镳的地方,就在于历史唯物主义不将具有某种人性的个人作为起点,而是将现实的人看作其所处的社会关系的总和。“唯物主义的社会学者把人与人间一定的社会关系当做自己研究的对象,从而也就是研究真实的个人”,[1](P368)民粹派将想象的个人作为出发点,在理论起点上就陷入唯心主义。

 

列宁对民粹派哲学方法论的批判,继而表现在对其组合各种社会形态优点这一方法的批判上。民粹派不能理解社会是一个有机整体,总幻想能够“采纳”各种文明中的优点组合成一个理想社会。例如民粹派就幻想把封建社会中的小土地所有制与资本主义社会中的自由、平等、教育和文化组合起来,却不懂得一种社会形态的经济基础决无可能嫁接上另一种社会形态的上层建筑。列宁幽默地嘲笑民粹派的“可笑奢望”:“应当东拼西凑把好东西收集起来,正像果戈里笔下待字闺中的小姐想把一个求婚者的鼻子安在另一个求婚者的下巴上面一样。”[2](P477)

 

列宁对民粹派哲学方法论的批判,进而表现在对其方法论特点的批判上。民粹派将历史唯物主义理解为宿命论,在必然性中看不到意志自由和个人作用的空间,结果只能去否定必然性,以保留意志自由和个人历史作用。这样,民粹派的方法论就不能不带有严重的主观主义特点。其实历史唯物主义不是宿命论,而是决定论基础之上的能动论。一方面,“决定论思想确认人的行为的必然性,摒弃所谓意志自由的荒唐的神话”, [1](P129)另一方面,“决定论不仅不以宿命论为前提,而且恰恰相反,它为明智的活动提供基础”。[1](P382)由于马克思主义不将自由理解为脱离必然性的空洞意志,而是理解为对必然性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因此历史唯物主义的特点结合了决定论和能动论。民粹派不能理解自由和必然的相互关系,对必然性做了宿命论理解后陷入了主观主义。

 

列宁对民粹派哲学方法论的批判是对民粹派整个批判的基础,而对民粹派经济观点的批判则是整个批判的重点。

 

二、列宁对民粹派经济观点的批判要点

 

民粹派的主要经济观点认为:由于大众贫穷,资本主义没有市场而缺乏生命力,因此俄国应该避开资本主义。“没有市场这个说法是否认马克思的理论适用于俄国的最主要的论据之一。”[1](P56)列宁早期的多数作品都围绕此问题展开。《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副标题是“大工业国内市场形成的过程”,写作目的就是要阐明“俄国资本主义的国内市场是怎样形成的”。[3](P5)列宁对民粹派主要经济观点的批判要点有三:一是理论上说明价值实现问题,二是在经济学说史上追溯到西斯蒙第,三是用俄国工农业的统计材料证明资本主义国内市场已然形成。

 

剩余价值不能实现和与此相关的国外市场问题是民粹派经济观点的主要依据。在民粹派看来,既然大众贫穷,同时资本家又不能消费掉全部剩余价值,那么国内市场就不能支持资本主义的发展;俄国又不可能获得先发资本主义国家所具有的国外市场,于是俄国资本主义是没有生命力的。列宁从资本主义的深度发展和广度发展这两方面分析了民粹派的理论错误。资本主义的深度发展能够建立国内市场:通过分析社会扩大再生产图式,列宁指出剩余价值的主要出路是资本化,而非资本家的个人消费。资本主义正是在剩余价值资本化、生产迅速扩张与人民群众有限消费的矛盾中发展起来。按照民粹派的理解,生产直接受生活消费制约,那么会始终存在市场不足问题;但是按照马克思的解释,生产可以通过生产消费扩张,间接地并且归根到底地受生活消费制约,那么生产过剩的危机就是周期性的,资本主义可以在周期性的痉挛中发展起来。“相反,如果从这个矛盾中得出结论说,资本主义必然经常产生过剩的产品,也就是说资本主义一般不能实现产品,因而不能起任何进步作用等等,那就是完全错误的了。”[4](P143)

 

民粹派关于资本主义需要国外市场,必然需要广度发展的看法,是他们上述关于深度发展不能提供足够国内市场这一观点的必然推论。这一理论错误后来又被罗莎·卢森堡所重复,而且今天很多人仍在坚持,因此列宁的批评值得特别的重视。在列宁看来,只要假设各部门按比例生产,产品就可以在国内实现,不需要国外市场——这是抽象理论问题;现实中不可能达到各部门按比例生产,也没有哪个资本主义国家不要国外市场——这是具体历史问题;民粹派错误的关键就在于“把抽象的理论问题和具体的历史问题混为一谈”, [5](P25)认为要是现实中不可能达到按比例生产,理论上就不应该这样假设。但是科学研究必须从抽象上升到具体,否则具体就只能是“一个混沌的关于整体的表象”。[6](P700)自由落体运动总是在空气阻力中进行的,但不抽象掉空气阻力,就不能科学地研究自由落体运动。产品实现总是在对外贸易中进行的,但不抽象掉对外贸易,就不能科学地说明产品实现。列宁进而指出,在假设按比例生产,说明产品可以在国内市场实现之后,再引入各部门不能按比例生产的具体现实条件,就会得到生产过剩部门开发国外市场的结论。国外市场不可或缺,并非是因为产品在国内市场绝不可能实现——理论上任何一种产品都可以在国内市场实现,而是由于资本的无限扩张本性在投资过剩的那些部门表现了出来。按照民粹派的看法,会得出俄国资本主义没有国外市场,没有广度发展,因此不可能发展起来的结论;根据列宁的观点,就能解释俄国资本主义可以依靠国内市场,依靠深度发展而发展起来。

 

列宁在批判了民粹派经济理论后,又在经济学说史上找到了他们的祖先西斯蒙第。列宁沿着马克思批判西斯蒙第的道路,对西斯蒙第和民粹派的共同缺陷进行了彻底的分析批判。西斯蒙第较古典学派进步之处,在于他指出了资本主义的一系列矛盾:生产过剩、人口过剩、贫富分化等。但西斯蒙第认为矛盾的出路在于巩固小生产,这由民粹派在资本主义排挤农奴制残余和小生产的俄国加以重复的时候,就成了维护农奴制残余和小生产的反动学说了。西斯蒙第理论错误的起点是他和斯密一样不理解不变资本,特别是固定资本在扩大再生产中的作用,结果得出了一系列错误结论:一是小生产者分化造成国内市场不足,因而需要国外市场——实际上固定资本在扩大再生产中的作用日益超过生活资料;二是人口过剩是由于马尔萨斯所指出的自然原因——实际上是由于社会原因,是由于资本积累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必然造成相对人口过剩;三是危机源于消费不足,因此出路在于改良分配——实际上消费是生产的结果,必须变革生产资料所有制才能克服危机。西斯蒙第和民粹派对资本主义一系列矛盾的揭示是马克思主义者所赞成的,但马克思主义者不赞成他们的理论分析和解决方案。这种结合经济学说史的分析使列宁对民粹派的批判在这样几个方面深刻了起来:一是西斯蒙第在经济学说史上的典型性可以更鲜明地凸显出民粹派的错误;二是将民粹派经济学说的源头追溯到西斯蒙第,“正是因为它提供了分析这种改头换面的通用手法的可能”,[2](P218)这种通用手法就是将小生产理想化的浪漫主义;三是既然民粹派与全欧洲的浪漫主义一脉相承,那么其实质就不在于俄国特殊性,而在于小资产阶级性。

 

列宁在理论和理论史的分析之后,还用统计材料证明了俄国资本主义国内市场已然形成。民粹派声称只有大工业企业是资本主义,是错误政策的结果;而小农生产和小手工业则是“人民生产”,应该加以提倡。他们不能理解,资本不是物,而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因此大工业资本主义必定会从小生产中产生出来。列宁使用了卷帙浩繁的各种统计资料,详尽分析了小农生产的分化、地主徭役经济转变为资本主义经济,以及在二者基础上的商业性农业的发展,证明了农业中雇佣劳动的发展以及国内市场的形成。对于工业,列宁穷尽了几乎所有行业和地区的重要统计资料,仔细考察了工业资本主义演进的三个阶段:以简单协作为代表的最初阶段、工场手工业阶段和机器大工业阶段。列宁还阐述了商品流通的增长以及劳动力市场的形成,无可争议地证明了俄国的经济基础已经是资本主义为主了。

 

列宁对民粹派哲学方法论和经济观点进行批判,目的是为了在此基础上批判民粹派的空想社会主义主张。

 

三、列宁对民粹派乌托邦的批判要点

 

列宁对民粹派乌托邦的批判,首先表现为揭露乌托邦计划本身的矛盾。民粹派坚信俄国资本主义没有生命力,可以通过推行村社化的计划走上社会化的道路。例如民粹派分子尤沙科夫就制定了一个全民中等教育计划,要在每个乡建立一所中学,招收全体青少年。每个中学都配备土地,用自己的劳动来维持运营,以此来作为生产“村社化”的开端去避免资本主义的波折。在列宁看来,这样的中学一方面具有资本主义性质,另一方面又有浓厚的农奴制残余。资本主义性质表现在四个方面:富人缴纳学费,穷人做工还账;可以雇佣无地农民;保留城乡对立;保留商品生产。农奴制残余表现在这样的学校阻止人口从乡村流向城市,从农业流向工业,甚至要求适龄青年结婚都必须经过学校同意。资本主义的发展与这些宗法性质的强制并不相容,这样的计划不能不处于巨大的矛盾之中,列宁因此很恰当地将这个计划称之为“民粹主义空想计划的典型”。[2](P452)

 

列宁对民粹派乌托邦的批判,其次表现为对其实现乌托邦道路的批判。民粹派对群众痛苦的解释是从政策出发,认为政策错误的原因是它和科学、道德不相符合。同时,民粹派对国家缺乏唯物主义的理解,不是将政治机构看作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并保护统治阶级利益的暴力机器,而是看作凌驾于一切阶级之上的万能工具。以此为中介,民粹派迅速从政治上的激进主义堕向机会主义的改良。与民粹派的乌托邦道路相反,列宁指出必须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寻找群众痛苦的根源,将沙皇专制政府看作资本主义社会结构中资产阶级利益的代表,并在此基础上理解政策的必然性。群众只有通过公开政治斗争去推翻资产阶级的沙皇专制政府才能摆脱痛苦。列宁借用李卜克内西的口号“研究、宣传、组织”来概括马克思主义者在这条道路上的任务,揭露了民粹派改良带来的政治上的损害超过了经济上的收获。

 

列宁对民粹派乌托邦的批判,还表现在揭露民粹派背叛了自己的民主主义传统,指出马克思主义者要继承并深化民主主义直至实现社会主义。在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以车尔尼雪夫斯基为代表的农民社会主义者,既是民粹主义者,又是革命民主主义者。他们是民粹主义者,因为他们基于俄国特殊性和村社制度,相信农民社会主义的可能性;他们是革命民主主义者,因为他们仇视农奴制残余,坚决向沙皇专制制度进攻。民粹派对“父辈理想”去其精华,取其糟粕,忘记了革命民主主义,而用农民社会主义的旗帜去维护农奴制残余,实际上拒绝了“遗产”。以列宁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在俄国的学生们,则深知只有民主主义才能摆脱前资本主义的压迫,使资本的压迫鲜明起来,并提供反对资本压迫的条件。“工人需要实现一般民主主义要求,只是为了扫清道路,以便战胜劳动者的主要敌人即资本……”。[1](P256)值得一提的是,列宁在1912年曾指出孙中山既表现出战斗的民主主义,又表现出空想的民粹主义,并坚信日后成立的中国共产党“在批判孙中山的小资产阶级空想和反动观点时,大概会细心地挑选出他的政治纲领和土地纲领中的革命民主主义内核,并加以保护和发展。” [7](P432)毛泽东在1945年声明:“中国共产党人是革命三民主义的最忠诚最彻底的实现者”,[8](P1061)实现了列宁的预言。

 

四、列宁对民粹主义阶级根源的批判要点

 

列宁非常严格地遵循历史唯物主义方法,不仅分析民粹派错误的思想理论原因,而且力图寻找民粹派的社会阶级根源。“合法马克思主义”沿袭狭隘客观主义方法,抽象掉历史发展的阶级形式,认为信仰俄国发展的特殊性以及斯拉夫主义构成了民粹派的实质。历史唯物主义内在地包含着党性原则,较狭隘客观主义是更彻底的唯物主义,要求公开站在特定社会集团的立场上说明思想的阶级基础。列宁因此指出:“但是民粹主义实质在更深的地方:不在独特发展的学说,也不在斯拉夫主义,而在代表俄国小生产者的思想和利益。”[1](P366)

 

民粹派的小资产阶级性,体现在哲学方法论上,就是试图组合各种社会优点的幻想。民粹派收集五花八门的优长拼凑在一起,不过是小资产者凌驾于现实阶级对抗之上的黄粱美梦。民粹派的小资产阶级性,体现在经济观点上,就是极力维持小生产。民粹派对现实中小生产者的分化视而不见,还用平均数这样的统计手段去掩耳盗铃地遮盖这些分化,更是为了徒劳地给小生产正名。民粹派乌托邦的小资产阶级性,则不仅突出表现在希望保留商品生产,又不想要商品生产基础上必然产生出来的资本主义弊端的愿望上,而且表现在背叛民主主义理想、放弃斗争、热衷改良的道路主张上。

 

民粹派的小资产阶级本质,必然使其表现出保守的和战斗的两面性。就其用以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的方法是以已经过去的时代为典范而言,民粹派是反动的。民粹派希望每个劳动者都拥有生产资料,但农民拥有一小块土地将阻止农民自由流动,形成与徭役经济的一体两面。无地农民不被土地束缚,才能够去外地寻找高工资的雇佣工作。地主为了获得低工资劳动力,甚至会出租或出售小块土地给农民。民粹派反对农民自由迁移的反动观点与大地主是一致的。但就其批判资本主义各种矛盾,反映劳动者与之斗争的真诚愿望而言,民粹主义又具有战斗的民主主义潜力。“民粹派的民主主义从经济学来看形式上是错误的,而从历史来看却是正确的”,[9](P132)因此工人阶级只有通过组织并领导民主革命的统一战线,才能实现自己所要求的社会主义。

 

五、当代启示

 

与今日民粹主义在大西洋两岸大行其道相类似,19世纪末民粹主义在俄国也风靡一时。这种流行思潮只承认马克思主义具有部分的科学性,否认马克思主义在俄国的适用性。革命理论是革命运动的先导,列宁因此自觉将批判民粹派的理论任务看作那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在沙俄阐明马克思主义理论观点的成绩,确实也是通过战胜民粹派取得的。当代右翼民粹主义的具体主张与俄国民粹派已经大不相同,但列宁全力以赴与作为重要思潮的民粹派作斗争,并借此广泛宣传马克思主义的认真态度,是我们必须加以注意的首要启示。

 

列宁对民粹派哲学方法论的批判,启示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否则口头上坚持的人民立场会在实践上走向反面。坚持历史唯物主义,要求将社会划分为阶级的同时,把思想上层建筑与阶级利益相联系,从而在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寻找劳动者获得解放的出路。民粹派持主观主义方法,从民族主义观点出发坚持俄罗斯的特殊性,又不能将思想制度与阶级利益相联系,结果只能用各种空想去维持小生产,并事实上限制资本主义相对于农奴制残余的进步作用。号称要帮助劳动者的民粹派,就这样滑到了地主一边。今日右翼民粹主义同样强调各自的民族特殊性,例如特朗普所谓重建“山巅之国”等主张,也需用历史唯物主义加以批判,指出其必然走向劳动人民的对立面。

 

列宁对民粹派经济观点的批判,启示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综合运用理论分析、经济学说史分析和实证材料分析去揭露当代右翼民粹主义。特朗普一度主政美国和英国脱欧均与右翼民粹主义获得蓝领工人支持有关。右翼民粹主义的宣传声称,国内蓝领工人失业率上升和生活水平下降是全球化、自由贸易等原因导致的,所以应该用逆全球化、贸易战等办法解决。这在理论上是完全错误的。相对人口过剩是由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造成的,而且会随着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有更加严重的趋势。退出多边贸易协定等逆全球化措施只会使美国国内资本避免外来竞争,获取垄断利润,无助于根本改善美国国内蓝领工人状况。这和民粹派试图让小生产避免外来竞争的幻想类似,还会阻碍技术水平的进步,注定是难以长久的。右翼民粹主义的经济主张类似经济学说史上的重商主义理论。重商主义希望通过获取贸易顺差积累货币财富,并为此培育和发展本国制造业,是一种初期的资本意识形态,绝不是为工人争权益的学说。我们还应该像列宁那样,用实证材料去揭露右翼民粹主义的经济主张对工人阶级的欺骗。

 

列宁对民粹派乌托邦的批判,启示我们必须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方法,从生产方式中去寻找西方国家群众解放的出路。右翼民粹主义和俄国民粹派一样,说群众的痛苦是政策造成的,绝口不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2008年金融经济危机唤起了西方劳动者抗议大垄断资本的浪潮。这种抗议具有不彻底的民主主义性质,只反对大垄断资本但不反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而前者是从后者中必然生长出来的。这种不彻底的民主主义被右翼民粹主义所利用,导致从反对大垄断资本出发进而反对所有资本的社会主义潜力没能发挥出来——这无疑是一个很大的遗憾。只有将民主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联系起来,使民主主义运动作为社会主义运动的同盟军和一个必然的过渡阶段,才能从生产方式的根源上为劳动者找到最终的出路。

 

列宁对民粹派阶级根源的批判,启示我们必须坚持阶级分析,将右翼民粹主义的实际要求与特定阶级的政治经济利益相联系,反对例外论。有人认为特朗普是所谓的“政治素人”,似乎可以独立于华尔街的影响之外。然而他上台后施行的大幅减税、放松金融管制和环境保护、限制进口等主要政策都直接有利于大金融资本和大产业资本,而不利于工人阶级。例如减税会削减政府社会福利支出,明显不利于那些投票支持他的蓝领工人。因此,即使特朗普对美国群众声称“我将为你们说话”,其右翼民粹主义仍代表大资产阶级的利益。

 

今年是列宁诞辰150周年。通过回顾列宁对民粹派的批判要点,我们获得了相当丰富的当代启示。可见列宁主义不仅没有过时,而且仍然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这位伟人的精神,将永远鼓舞我们在通往共产主义的道路上奋勇前进。

 

参考文献:

[1] 列宁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2] 列宁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3] 列宁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4] 列宁全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5] 列宁全集,第4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6]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7] 列宁全集,第2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8] 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9] 列宁全集,第2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作者简介:李健,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文章来源:《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0年第12期。

排版 | 陈艺文

审核 | 陈培永 曲建英

学者新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