郇庆治、曹得宝:关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教学的若干问题研究——以北京大学为例
摘要:笔者结合自己在北京大学思政课上讲授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实践经验,阐述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教育的时代价值,即传播和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时代诉求,为高校的生态文明教育指明正确的方向,培养高校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促进学生养成绿色生活方式。同时,笔者认为进一步做好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教育教学的具体路径应该包括:积极开展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论研究工作,以科研促进教学;引入微课教学,创新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教学形式;开展以学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等。
关键词: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思政课课堂
一、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教学实践
笔者在北京大学开展的“生态文明及其建设”专题思政公共课教学,始于2012年党的十八大将其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之后,并在2018年将名称确定为目前的“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概论”,迄今已经接近八年的时间。接下来笔者将对这一专题课的教学情况做简要概括总结,以便进一步改进完善该专题课的教学,并推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高校的深入学习宣传与研究。
自2012-2013学年的第二学期开始,北京大学开始在本科生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和硕士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课程中开设生态文明及其建设专题课,自2017年开始,北京大学在博士生的“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课程中开设这一内容专题课,自今年起,北京大学在本科生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中也开设了这一专题课。2013年最初的专题课主题是“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2017年党的十九大之后改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努力建设美丽中国”。该专题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两大部分:一是党和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政治与政策的演进,也就是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国家战略的由来;二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面临的十大理论与实践问题,尤其是制度创新与政策落实过程中会遇到的系列现实问题。其中,在本科生的思政课中主要以讲授第一部分为主,旨在让同学们更好地了解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与党和国家的基本方针政策,在硕士生和博士生的思政课中则以讲授第二部分为主,旨在使同学们对相关理论实践问题有更多的学理性思考。
2018年5月18日至19日,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这次会议标志着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正式确立,也吹响了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指引美丽中国建设的前进号角。在此之后,笔者所任教的专题课的主题修改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概论”。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两大部分:一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形成发展,二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论意涵。在第一部分的教学中,笔者致力于分别阐述“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历史生成”——从毛泽东“勤俭建国、厉行节约思想”、邓小平“环境保护基本国策思想”、江泽民“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胡锦涛“建设两型社会思想”到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本人生态文明思想的发展历程——从地方主政时期、中央主政时期和党的十九大以来的新发展;在第二部分中,笔者则侧重阐述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论维度、制度维度和战略维度,理论维度着重阐述党的十八大报告、十九大报告和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讲话中的核心理论观点,尤其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六大原则”或“八观”,制度维度则着重阐述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印发的《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所确定和提出的“八大制度”,战略维度着重阐述十八大报告和十九大报告所提出的新旧“四大战略部署”(替换了“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和“促进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笔者希望通过以上内容在北京大学的思政课上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进行全景式的阐述,使北京大学的同学们不仅掌握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发展脉络,更能够深入理解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论内涵。
在教材方面,虽然国家一直没有出版专门的“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概论”教学读本,但笔者及其团队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已经先后出版了《绿色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湖南人民出版社2013年)、《生态文明建设十讲》(商务印书馆2014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示范区实践的哲学研究》(中国林业出版社2018年),以及数量众多的专题性学术论文,这些都成为了同学们课堂讨论和课后阅读的重要材料文本。
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进课堂的时代价值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生态文明及其建设的不断探索,凝结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最新理论成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我国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理应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纳入高校思政教育内容当中,这对进一步培育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践行者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有力传播者有着不可替代的教学价值。
1.传播和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时代诉求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阐释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生态文明建设实践和理论诉求。建国以来,我们党的历代领导人都很重视环境保护问题,从毛泽东“勤俭建国、厉行节约思想”、邓小平“环境保护基本国策思想”到江泽民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胡锦涛“建设两型社会思想”及党的十七大报告中“生态文明”概念的正式提出,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重要性得到再次确认,生态文明建设思想不断深化与提升。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产生则有力承接了生态文明建设总体推进的总体思路。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重要性在国内和国际社会语境中不断显现,也彰显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影响力和国际担当。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1]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2]的总任务,建设美丽中国已构成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因此,在高校思政教育中传播和讲授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传播和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
2.为高校生态文明教育指明正确的方向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人才培养中的重要环节,理应注重培养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人才,其教育内容也应坚持与时俱进,保持常新。当前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难题之一是如何处理好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空气污染加重、臭氧层空洞面积扩大等问题已经成为全世界迫切面临的环境难题,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对自然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最新认识的成果和结晶,不仅回应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诉求,更为解决全球性环境难题提供了中国智慧,贡献了中国方案。积极推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融入高校思政教育有助于为高校的生态文明教育指明正确的发展方向,推动高校生态文明教育不断创新和发展。
3.培养高校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促进其养成绿色生活方式
大学生作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生力军,其价值观的培育和形成非常重要。“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3]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论阐释和我国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的优秀案例的实践论证,将进一步引导青年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对大学生个人绿色生活方式的转变有着直接的影响。笔者所任教“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概论”课程体系通过不同年级的不同授课方式,既培养了同学们的理论研究的问题意识,帮助学生理解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中的理论定位之外,还有效引导大学生认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对于人类永续发展的重要意义,帮助大学生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和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进一步引导学生投身美丽中国建设,逐步提高生态意识和环保素养,抵制奢侈性和浪费性消费、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助力低碳绿色校园建设等。
三、做好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教学的具体路径
1.积极开展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论研究工作,以科研促进教学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建设美丽中国,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伟大胜利的重要指南,其丰富的内涵和长远的意义具有高度的科研价值。现阶段我国高校思政课教材存在着教学内容上相对滞后性的特点,但高校教师在教学时不能仅仅充当“教材搬运工”的角色,而应当积极开展针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论研究工作,获取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更深层次的逻辑发展进路,实现以科研促进教学的目标。笔者目前正在执行2018年立项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和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思想研究”。其直接相关性成果将是笔者独立完成的《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和笔者参与撰写的《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读本》。《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一书将会在2020年年底撰写完成,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读本》将于2021年下半年由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这些著作的出版,可以实质性完善目前的“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概论”的教学内容与架构,推动北京大学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教学的进一步发展。与此同时,笔者作为北京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研究员,积极依托北京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的相关研究机构与学术活动,包括各种形式的学术会议、专题调研和政策宣传阐释,来丰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概论”的教学内容与形式。
2.引入微课教学,创新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教学形式
现如今随着各种新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我国已经迈入了“微时代”,高校学生是“微时代”最积极的体验者和践行者。在这一背景下,微课作为“微时代”的一种新兴的教学形式,为当前我们创新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教学形式提供了新思路。高校思政课教学体量较大,课堂教学课时大多比较紧张,而微课教学具有短小精悍的特点,可以将教学的重难点和图片、视频、动画等多媒体信息融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结构紧凑、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学习视频展示给学生。今年1月,笔者所申报的2020年北京大学“教学新思路”重点项目“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教学案例微课视频”获得北京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立项,该项目旨在深入总结和反思笔者多年来在北大思政课上进行的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教学的情况,制作十个五分钟左右的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教学案例微课视频。在项目立项后,笔者同项目组成员开展了多次讨论,最终确定了十个教学案例的主题,分别是“两山论”引领下的生态文明建设“安吉模式”、福建省生态文明建设的先驱性探索、山西右玉县生态修复与发展绿色经济、内蒙古库布其沙漠治理与生态修复、江西省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实践探索、海南生态旅游岛建设、云南滇池洱海水环境保护与治理、青海三江源国家公园及生物多样性保护、贵阳生态文明国际论坛、长江黄河流域绿色发展战略与生态文明建设。笔者所选定的这十个案例具有鲜明的代表性,首先,在地理位置上,这十个案例涵盖了祖国东西南北中的不同地域,既包括省级行政区,也有县级行政区,还包含有长江和黄河流域。其次,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做法上,既有防风固沙,又有水污染治理,还包括生物多样性保护等等。再次,在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国家战略上,这十个案例包含有国家公园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等重要议题。这十个视频均由笔者所带领的项目组成员自行选题、自行剪辑视频、自行撰写文字稿和自行配音的,目前这十个视频已基本制作完成,后续将应用于笔者所任教的“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概论”专题课上,并且将会持续的搜集同学们的反馈,做到教学相长,进一步修订和完善宣传和讲授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微课视频。
3.开展以学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
高校思政教育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之中,社会实践也是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思政教育的一个重要实现路径。高校应积极开展以学习和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推动青年学生走向祖国的四面八方,通过亲眼所见、亲身所感来具体的领悟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要义。自2019年暑期开始,北京大学根据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要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的要求,推出了旨在推动学生践行“知行合一”的暑期思政实践必修课,以今年为例,北京大学思政实践课程组织了100多位思政课教师和专业教师担任思政实践课指导教师,25位院长或学院党委书记全部亲自带队,100多位马克思主义学院和各院系研究生党员担任思政实践课助教,共有3226名选课学生在院系领导、指导老师和助教的带领下前往革命老区、城镇乡野、田间地头开展实践课教学,追寻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足迹,触摸新中国的发展脉络。笔者在此次活动中也担任了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思政实践队的指导教师,笔者在该实践队的行前培训会上向各位同学讲授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具体内容,并且希望同学们能够带着对理论问题的思考进行社会实践。笔者所主持的2020年北京大学“教学新思路”重点项目“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教学案例微课视频”的课题组成员曹得宝、海明月博士均担任了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思政实践队的助教,前往云南腾冲进行了实地调研。其中,在腾冲和顺古镇,同学们亲身感受到了和顺古镇作为“全国首批美丽宜居示范小镇”和“全国环境优美镇”的优美自然风光与“和顺和谐”的生活氛围,真正领悟到了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4]
我们相信,笔者所任教的北京大学“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概论”专题课,不仅可以成为思政公共课教学与学术研究密切结合、相互促进的优秀载体,也可以成为主动引入应用先进新媒体技术手段从而大幅度提升教学效果的优秀载体,真正做到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作者简介:郇庆治,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曹得宝,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8级博士生。
文章来源:《中国大学教学》2021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