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熙国:思想政治教育是正人心的“工程”
思想政治教育是正人心的“工程”新华网链接
理论要被现实激活
第一,我认为讲思政课就是要贴近实践,贴近实践需要授课老师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在讲每节课之前,先要想到你这堂课要解决什么问题。因为只有阐述的理论和问题连接起来,学生才会对这个问题感兴趣。或者说理论一定要被现实激活,如果不被现实激活,学生会觉得这个理论和“我”无关,讲的理论一定要跟学生有关系。
在开展每堂课之前可以把待解决的问题列出来,这些问题应是学生关切的,实际上这些问题就是一个一个包袱,然后学生会对这个包袱产生兴趣,他就会想怎么去解决这个问题。比如说人的价值为什么是奉献?这就需要学生自己认为我的价值就是奉献,作为老师怎么说服学生,这是老师需要考虑的事情。
让学生觉得这个理论和“我”有关
第二,我认为要贴近学生,贴近学生是指一定要理解学生的诉求,针对所授课程的内容,了解90后学生的特点,了解他们在想些什么,要做到这一点,我觉得老师对学生的内心要足够地尊重,情感上要有沟通。说到底就是看老师是不是真的对学生有爱心,带着爱心来上课,把学生真心实意的看做是自己的孩子。
如果是我的孩子,我要跟他说什么,怎么让他以后能够更好地立足社会,如何在社会上更好地生存,更好地发展本领,或者说怎么能够从物质世界中获取物质生活的能力,都需要给学生一种正确的思考问题的方法,正确想问题,做事情的一种方法。作为老师如果设身处地的从学生的角度来想问题,效果就会好一些,这是要贴近学生。
结合现代科技实现思政教学
还有一个“贴近”——贴近时代。贴近时代就是你的授课方式一定要与时俱进,一定要和现代科技的发展、信息技术、多媒体等结合在一起。对这些新的授课方式不能排斥。
怎么利用现代科技来实现你的授课效果?我觉得这是对老师是一种考验,老师只能是结合现代科技的发展来更新你的教学方式。不能退回原来的授课方式,那种授课方式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不和时代一块前进,就会被时代抛弃,所以一定要与时俱进,和时代一起前行。
构建独特的教学话语体系
除了要贴近实践,要贴近学生,要贴近时代。还有一点特别重要——教学话语的转变。或者说一定要建构起独特的教学话语体系,因为教学的话语和研究的话语,以及学科表述的话语不一样。我记得有一个寺庙上有一幅对联写着“菩萨只说家常话”也是这个意思。大家对家常话为什么感兴趣?因为家常话一听就懂了。专家说家常话就是把高深的理论让人一听就懂。列宁有一句话表达的也是这个意思,他说“最高限度的马克思主义等于最高限度的通俗化和简单明了”。
意思就是,一种高深的理论,以大家都能接受的形式,以老百姓的话把它表达出来,这本身就是水平。所以这种表达我认为不能简单化,应该是一种新的创造。
“最高限度的通俗化,简单明了”意味着通俗化的过程,其实是一个创新的过程,这本身是一项很艰巨的工作。所以怎么实现教学体系的转换,或者说教学话语体系的建构,这对每一位老师都是一种考验,而老师如果把这个工作做好了,我觉得教学效果就会更好。
(孙熙国系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执行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