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观点】 “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时代观视野下的新时代” ——北京大学新思想集体备课研讨会(第2期)

2020年8月30日19:00,由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高校思政课“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联合举办的“北京大学新思想集体备课研讨会”第二期“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时代观视野下的新时代”以网络视频会议的方式如期进行。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刘军教授担任主持人。来自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的老师和同学300余人,通过腾讯会议参加了本次备课研讨会。

(刘军教授主持本次会议

微信图片_20200901215733

(参会人员合影)

 

    本期备课研讨会邀请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杨金海教授、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郝清杰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陶文昭教授、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陈培永研究员担任主讲人,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陈文旭副教授、中国地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魏志奇副教授、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后汪越担任对话人。参会专家学者的观点摘要如下:

杨金海:时代问题涉及到整个人类发展的历史方位问题,也涉及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方位问题。对于理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新时代而言,经典作家关于时代观的论述是我们的理论源头。首先,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时代的划分,即从唯物史观角度,根据生产力标准把人类社会分为五大历史时代。其次,就列宁的时代观思想而言,他在继承马恩关于时代观基本思想的同时,结合当时俄国和整个资本主义发展的新阶段情况,提出了“一球两制”思想,即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将长期竞争、相互依存、相互渗透、反复较量,最终将逐步取代资本主义。列宁还提出,时代可以分为大时代和小时代,从世界范围内两种社会制度共存的角度审视时代问题,属于历史大时代,而从社会主义自身发展阶段审视时代问题,属于历史小时代。最后,结合中国实际来看,新时代是一个小时代,不是长时间历史周期的大时代,更不是人类发展的大时代。所以新时代是从中华民族三次飞跃角度讲的,从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这三个小时代来讲的。我们要把大时代和小时代的关系搞清楚,这样才能够认清为什么新时代没有改变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这一基本判断,为什么我们国家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这样才能够准确把握新时代的历史定位。

郝清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一重大论述,在理论界和人民群众中是有一些思想困惑的。要破除关于新时代的观念困惑,我们可以类比新中国的成立,建立新中国是党和各族人民长期奋斗的结果,有其历史必然性。今天我们进入新时代,同样也不是说这个新时代就是恰好在2017年10月18日那天进入的,它也是一个经过长期努力的历史过程,有历史的必然性,且有一些鲜明的标志:我国稳居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为世界经济增长提供了有目共睹的贡献;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重大变化,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正是因为有许多鲜明的标志,我们才讲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只有把对新时代的理解同现实生活中的实践紧密联系起来,特别是注重从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维度进行解读,才能够真正把握新时代概念的丰富内涵和历史意义,才能够更好更全面和系统地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才能够真正让学生悟透、弄通、做实。

陶文昭:马克思、列宁所讲的时代,和我们今天讲的新时代在分析道理上有相同之处,但实际上又有很大的不同。从理论方面看,新时代与马克思主义时代观既相同又不相同,这里面的内在关系是很复杂的,不能简单套用。我们讲的新时代不涉及到社会制度的变革,不是一个社会取代另外一个社会,也不是科学技术那个新时代。从历史角度看,认识新时代要从当前时代取得的历史性变革和历史性成就出发,把其变革性和连续性统一起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以贯之的,不能把新时代和以前的时代对立起来。新时代问题在理论上与马克思主义时代观既有一贯的地方,又有独特的地方。新时代与我们改革开放以来新时期、新起点、新世纪这些历史阶段也是一脉相承的。而关于新时代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间的关系以及相关的由新时代延伸出来的理论和实践问题,都值得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分析。

陈培永:把握住宣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背后的深意,需要从四个维度来理解:第一,宣告进入新时代是符合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理论特质的,马克思主义学说要去解释世界、改变世界,就必须观察时代、引领时代,要有对大的历史时代的判断,并以此来引领革命、建设与改革的实践。第二,通过这种宣告可以看出大党大国领导人的自信,历史发展是一个时间的延续过程,我们在这个历史时间点上或者时间段上赋予新时代的说法,需要巨大的勇气和魄力。第三,进入新时代也是一个长期执政的政党提振政党精神状态的战略举措和战略方案。正是通过宣告进入新时代,表明我们现在必须大胆开拓创新,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新作为。第四,新时代是以客观历史进程作为依据的。支撑新时代走到今天的,不是光靠偶然性,而是基于一种客观历史必然性,宣告新时代为接下来努力的方向、要着力解决的主要矛盾提供了现实依据。此外,还必须处理好新时代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大的历史时代、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关系,关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发展中国家的定位问题可以展开大胆探讨,对此要有更加长远的考虑。

陈文旭:我们可以从四个角度来看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时代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内在关联。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就是历史唯物主义,即唯物史观。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和中国共产党的时代观,是马克思主义时代观在不同时代场域的具体运用,都是对各自的时代特征、时代主题、时代发展道路的科学定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在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即历史唯物主义哲学观指导下形成的,体现出对马克思主义时代观的继承和发展,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时代观新的飞跃。我们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还可以从理论形态和实践形态两个角度来看,从马克思主义最新理论形态的视角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实践的视角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具有世界性的意义和国际性的影响。

魏志奇:在分析新时代时不能没有解释地直接套用马克思、恩格斯的时代观,需要具体而深入地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与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所讲的时代理论在基本要素和基本特征方面的同与不同。马克思、恩格斯所讲的时代的划分标准是以生产方式和经济制度的变化为标准,他们谈的历史大时代是从揭示人类发展规律的层面来谈的。列宁特别强调了时代的特征问题,并且他把分析时代特征作为了解新时代问题的前提。我们今天讲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这样新时代,这个新时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事业当中的新的历史方位,根据列宁的说法,对新时代的基本特征的概括是了解这个时代很多具体特点的前提。最后,我们在理解了新时代以后,还可以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变化的角度对新时代的基本特征问题应该做一个更深入的研究。

汪越:在分析新时代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二者之间的关系时,可以从历史唯物主义出发,从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的延伸角度来分析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和我们所处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间的关系。我们今天所面临的是一个什么样的问题呢?当二战以后建立的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全球劳动力剥削和金融剥削体系面临危机时,这样一个原有的秩序出现了一定的变动,它有向新秩序发展的潜在动力,但新的秩序还没有彻底形成,在这样不稳定的状态下,我们才说我们面临的是一个变局。回顾我们之前走过的世界历史发展道路,可以说经历了从以商品资本到以金融资本到以生产资本为指导方式的过程。在这一背景下,需要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来面对当前世界历史中的大变局。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将继续秉持“理论为本、内容为王、问题导向、形式创新”的理念,努力办好“北京大学新思想集体备课研讨会”系列活动,打造“北大思政课”教学品牌,助力全国高校马院更好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更好做到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专家学者照片来自网络)

 

 

文字稿整理| 林嵩 周耀华 孟胜彦

撰稿| 龙昌蔚

审稿| 陈培永 陈文旭 曲建英

排版| 瞿杨 陈艺文

海报| 魏琰琰